近段時間以來,與信托業相關的制度建設消息不斷。除了監管部門推動修訂或制定行業規范,地方層面也在開展信托財產登記實踐,信托業正迎來系統性的制度規范。
“1+N”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據去年末召開的2024年中國信托業年會消息,信托業正在制定“1+N”制度體系。其中,“1”是指《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信托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于2025年1月發布;“N”則包括行業管理辦法以及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等業務細則。
從目前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2025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來看,涉及信托業的是《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和《資產管理信托管理辦法》的制定。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制度建設圍繞新三分類展開,明確了更清晰的發展規劃及展業準則,以激發信托業發展潛力。
今年4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旨在滿足信托公司風險防范、轉型發展和有效監管的需要,與資管新規、信托業務新三分類等近年新出臺政策有效銜接。從內容來看,相關修訂圍繞信托公司受托人定位要求,調整信托公司業務范圍,進一步明確了信托公司經營原則、股東責任、公司治理、業務規則、監管要求、風險處置安排等,完善促進信托業強監管、防風險、高質量發展的監管制度體系。
“與2001年信托法確立行業法律地位、2018年資管新規推動去通道化兩次變革相比,此次相關管理辦法的制定直指行業轉型深水區——在打破剛性兌付后,如何構建與信托本源相契合的發展范式。”本報專家組成員、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資產管理信托管理辦法》單獨成文,主要是對信托公司業務分類的重新界定,這種“分業而治”的監管思路既終結了過往混業經營的監管套利空間,也為差異化競爭開辟了制度通道。
“監管部門近期還出臺了其他制度,如《關于推進金融糾紛調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金融‘五篇大文章’總體統計制度(試行)》等,這些都將對信托業產生重要影響。”本報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邢成說。
推動合規運營
《意見》指出,信托業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結合實際情況,《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確定了三項業務范圍,即信托業務、資產負債業務以及其他業務,取消了與信托公司主業無關聯或與現行監管政策相沖突的“作為投資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發起人從事投資基金業務”“代保管及保管箱”等四項中間業務。
“相關制度進一步細化信托公司業務范圍,明確了重點。目前,信托公司在轉型過程中,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股東需要重新理解‘受人之托’的深層價值。例如,我們在開展業務時發現,特殊需要群體的養老和監護、社區物業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到信托。”一位信托公司業務人員說。
翟立宏認為,當真正的受托人文化開始建立,那些能夠將制度約束轉化為內生合規動力、將專業能力沉淀為服務價值的機構,將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占據制高點。這也是監管部門明確構建信托制度體系的意義所在。
“一系列制度建設的目的就是構建強監管、防風險以及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信托業的風險化解從危機應對轉向制度治理,信托公司將風險處置能力轉化為核心競爭力之后,信托業的合規運營體系將得以重構。”邢成表示,一方面,在產品設計端加速清理不合規業務,轉向標品信托、家族信托等透明架構;另一方面,在服務端建立動態評估更新等機制,完善全流程管理和服務。
加力服務實體經濟
在翟立宏看來,為深入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信托公司可以通過創新金融工具開展諸多特色實踐。例如,隨著信托新三分類的實施,具備更強普惠性的家庭服務信托進入大眾視野,也成為眾多信托公司的轉型抓手和發力重點。作為跨周期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勢行業,信托業在養老服務的提供和嫁接上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信托+養老”模式也已經有很多成功實踐。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意見》進一步提出完善信托公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評價,推動優化業務結構。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新動能和新產業的發展也為信托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機遇。基建REITs、供應鏈金融、“雙碳”綠色信托等創新工具,逐步替代傳統非標債權。一些信托公司開始推出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計劃,嘗試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托、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知識產權資產服務信托、知識產權公益慈善信托等業務。
邢成認為,服務實體經濟是信托公司的使命。目前,從信托業轉型的方向以及監管政策的導向來看,信托業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式要與時俱進,開展多領域、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9-67153-0.html信托業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