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江慶齡
“在實驗室,父親是嚴謹的科學家,回家卻是會偷偷塞給孩子糖吃的爺爺。母親總笑著說,父親把溫柔都給了實驗室的果蠅,可我卻知道,在書桌的最深處,父親始終珍藏著我兒時的照片。”4月15日,在郭愛克遺體告別儀式上,國際著名神經科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愛克的兒子郭曉峰深情地說。
4月10日是郭愛克親友和學生心中的至暗時刻。當天下午,郭愛克走了,倒在了他最愛的科學之路上,留下的是書房里半打開的筆記本和床頭未審完的學術論文。
4月16日,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齊聚上海龍華殯儀館,共同送別敬愛的郭愛克院士。在這些送別的人中,有與郭愛克并肩工作多年的同仁,有在郭愛克悉心指導下成長為科技界棟梁的學生,也有那些只與郭愛克有過短暫交流卻深受其人格魅力影響的年輕人。
當天10點,郭愛克遺體告別儀式正式開始。他安詳地躺在鮮花和翠柏之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人們有序地將手中的鮮花輕放在花叢之上。在這寧靜而肅穆的會場上,不時可以聽到低沉的抽泣聲,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無盡的哀思與懷念。
說起這位同事和好友的生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學術主任蒲慕明數度哽咽:“郭愛克同志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學者、令人愛戴的導師、受人尊敬的長者。他潛心致研、嚴謹治學,將畢生精力貢獻給科學事業。他待人寬厚、豁達謙遜、樂于奉獻,關愛學生和青年人才。他關注社會民生、熱心公益,深受國內外同行的敬重和愛戴。”
1993年,53歲的郭愛克把研究對象轉向果蠅,并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生物物理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以果蠅為模式生物的學習與記憶實驗室。此后的數十載,郭愛克帶領團隊從果蠅入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學生后輩們因此親切地尊稱郭愛克為“果蠅”院士。
生物物理所所長劉力至今記得,在實驗出現困難時,郭愛克耐心鼓勵學生,形容果蠅是長著翅膀的人,具有很高的智慧。他說,只要學會向果蠅提問題,它就能解答很深刻的問題。“先生經常激勵青年人,要有勇氣做困難的工作,要努力做有利于人民的人。讓我們銘記先生生前的教誨,在修身立德與學術精進中砥礪前行。”劉力說。
“感謝各位在父親攀登科學高峰時與他并肩同行,在他生命垂危時對他悉心照顧,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給予溫暖與守候。”郭曉峰再一次說起郭愛克最喜歡的那句話,“真正的科學家不會消失,他們只是跨過了照亮后來者的星光。”
剛剛過去的2024年,郭愛克攜手他的學生、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李巖,帶領一個充滿活力的科研團隊,將果蠅送入中國空間站,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太空實驗。在遙遠的太空中,這些果蠅不僅在失重環境中生存,還成功地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科學數據。這些數據將為解答生命起源和智力演化等深奧問題積累寶貴經驗,進一步拓寬人類對生命奧秘的認知邊界。而郭愛克在神經科學前沿領域長期耕耘的成果,也將被歷史記錄下來,成為照亮后來者探索的未知之境的點點星光。
《中國科學報》(2025-04-18第1版要聞)
(原標題:郭愛克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將一生獻給科學事業的“果蠅”院士走了)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8-3840-0.html告別郭愛克:“果蠅”院士走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