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4 月 29 日,阿斯利康發布 2025 年一季度財報,營收 135.8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其中產品銷售 額達128.75 億美元,同比增長9%;研發投入 31.5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
根據財報,今年一季度阿斯利康在美國收入 56.46 億美元,同比增長10%,占總營收的 42%;中國區收入 18.05 億美元,同比增長5%,占總營收的 13%。目前,中國是阿斯利康繼美國、歐洲后的第三大市場。
觀察中國生物醫藥生態體系的演變,不難發現,過去幾十年間,它經歷了顯著的變革。回溯早期,眾多中國企業主要扮演快速追隨者角色,其藥物研發活動多集中于模仿,諸如仿制歐美藥品,或僅對藥品中的某個細微成分進行微調。緊接著,這些企業步入了挑戰重重的時期,資金與研發投入的巨大需求成為了它們難以克服的難關,從而阻礙了創新的步伐。
然而,近年來,中國企業開始展現出發現新藥物靶點的能力,并提出了創新的藥物和療法。
當全球藥企在中國市場遭遇"成長的煩惱"時,阿斯利康的財報折射出跨國巨頭轉型的典型路徑:從政策博弈的被動應對者,轉向生態共建的主動參與者。這場創新與速度的耐力賽中,中國市場的價值坐標正從"增速優先"向"質量重構"演進,而阿斯利康能否將研發轉化率轉化為可持續增長動能,將成為觀察跨國藥企在華進化的重要樣本。
梳理阿斯利康的財報可以發現,分疾病領域來看,腫瘤領域給阿斯利康貢獻了 56.43 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13%、CVRM(心血管、腎臟和代謝疾病)領域給阿斯利康貢獻了33.22 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13%,呼吸與免疫(R&I)領域給阿斯利康貢獻了20.84 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13%,疫苗和免疫療法(V&I)領域貢獻了2.25 億美元,罕見病貢獻了20.42 億美元的收入。
分產品來看,Farxiga(達格列凈)以貢獻了20.57 億美元收入,成為阿斯利康最暢銷藥物。Tagrisso(奧希替尼)則貢獻了16.79 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8%位居第二。而ADC 藥物德曲妥珠單抗增長勢頭強勁,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為10.86 億美元。
德曲妥珠單抗于2023年2月在中國首次獲批上市,不到2年時間,已接連獲批了單藥治療既往接受過抗HER2藥物治療的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或既往在轉移性階段接受過至少一種系統治療的,或在輔助化療期間或完成輔助化療之后6個月內復發的HER2低表達(IHC 1+或IHC 2+/ISH-)晚期乳腺癌患者以及單藥治療既往接受過兩種或兩種以上治療方案的HER2陽性晚期胃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患者。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德曲妥珠單抗成為阿斯利康增長最快的單品。其成功得益于兩大因素:一是適應癥快速擴展。自2023年2月在中國獲批后,該藥物已在乳腺癌、胃癌等領域拿下三項適應癥,覆蓋HER2陽性及低表達患者群體,打開更廣闊市場空間;二是中國政策紅利。國家藥監局對創新藥加速審評、醫保目錄動態調整等政策,助推ADC藥物快速放量。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ADC研發與商業化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
智慧芽統計分析,全球進入臨床階段的ADC靶點中,HER2占比超過20%,獲得第一三共、羅氏、輝瑞等海外大藥企的青睞,已有3款產品率先獲批上市。其中,第一三共的DS-8201在乳腺癌Ⅲ期頭對頭臨床試驗中成功超越羅氏的T-DM1,標志著HER2靶向治療新時代的到來。
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國內HER2 ADC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預計從2022年的6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84億元,CAGR為39%。
但行業競爭加劇,也有企業提前“離場”。榮昌生物此前公告“HER2陽性乳腺癌ADC市場競爭格局出現了顯著變化,未來TAA013在同類賽道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和潛在商業價值遠低于早期規劃的市場預期”終止研發。
“阿斯利康在ADC領域的布局不止于此。通過收購/合作(如與第一三共的戰略聯盟),其管線已覆蓋TROP2、HER3等靶點,未來有望形成ADC產品矩陣,對沖單一產品風險。”上述分析師說。
醫藥研發是個耗期長且風險大的行業。而在當下的環境下,企業在研發資源投入時,也需要更加精益化地評估管線的商業前景和投入產出。
梳理各家跨國藥企財報不難發現,現階段,在國內藥價下行、融資通道不暢、國際市場地緣政治風險增大等背景下,我國藥企正在重新思考戰略、調整產品組合、積極探索創新營銷模式、開拓國際化業務以展望下一個十年。在此期間,跨國藥企已成為中國醫藥市場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不過,在當下,跨國藥企已經逐漸走出了“黃金十年”的輝煌期,急需尋找新增長點。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制藥巨頭在專利到期、市場競爭和政策壓力下,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業績分化。有的企業憑借創新藥和新興市場增長維持韌性,而有的企業則因成熟產品收入下滑面臨短期挑戰。
而盡管面臨中國醫藥行業深度調整期的挑戰,阿斯利康的解決方案是聚焦創新,與本土加速BD合作。近日,阿斯利康接連宣布與石藥集團、映恩生物和銀珠醫藥3家本土生物醫藥公司正式簽署臨床研究合作協議,探索奧希替尼與不同藥物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聯合治療的潛力。
其中,與石藥集團合作研究,旨在驗證奧希替尼與JMT101(EGFR單抗)聯用的療效;與映恩生物合作研究,探索奧希替尼與DB1310(HER3-ADC)聯用的潛力;與銀珠醫藥合作研究,探索奧希替尼與YZ008(小分子免疫抑制劑)聯用的潛力。
談及目前中外BD合作趨勢,前述分析師認為,當前的大外資越來越傾向于早期介入中國的創新項目。這也是由于中國的藥品研發領域在近年來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市場潛力巨大。早期投資不僅能夠獲得更具性價比的資產,而且能夠搶占市場先機。
不過,早期介入并不代表低風險,尤其是在一些尚未完成臨床驗證的項目中。外資通常會關注項目的可行性、創新性以及企業的執行能力,特別是在審批、合規、監管和市場準入方面的能力。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在進行License-out時,除了需要具備高質量的研發管線外,還要在這些方面做好準備,特別是在法規應對、市場驗證、合規性等領域,要提前布局并構建強大的執行團隊。”該分析師認為,關鍵的成功要素包括加強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合規團隊建設、提高產品的臨床數據透明度以及不斷完善臨床開發路徑。同時,企業在估值談判中也要明確技術的市場價值,并在早期就做好產品的全球化視角,以便在與外資的合作中占得先機。
BD合作可以有效為中國企業打開國際市場,也可以幫助跨國藥企較大程度規避專利到期帶來的市場損失,而但要確保雙方交易成功,必須加強技術創新、法規合規、市場驗證等關鍵環節,同時要在估值談判中合理平衡技術價值與市場風險的差異。
阿斯利康的財報印證了其在“專利懸崖”前的未雨綢繆:通過ADC藥物打開新增量,以多元化管線平衡風險,并借力中國市場實現全球化縱深。然而,面對ADC賽道無序競爭、生物類似藥圍剿,其仍需以更快的創新迭代和更靈活的商業化策略守住護城河。未來2-3年,阿斯利康能否將臨床管線轉化為可持續的營收引擎,將是決定其能否跨越周期的關鍵。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7-17915-0.html阿斯利康一季報:中國區收入18億美元,ADC藥物驅動新增長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