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成都是大熊貓的家園,跟熊貓有關的創意大賽能帶來哪些有趣的作品呢?4月22日晚,一場全球熊貓愛好者共同參與的盛會――“熊貓家園?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成果在成都發布。這個大賽很有意思,它要求參賽者提交的繪畫或者雕塑或者潮玩等作品,一共是五個大類的領域都要跟熊貓有關。那么,在這個主題下,會有哪些創意作品出現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熊貓家園?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熱愛熊貓的優秀從業者參與,不僅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還包括曾參與制作今年最火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動畫視效制作團隊,創意疊出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大賽共征集到全球1.3萬余件參賽作品,網絡總投票數突破616萬次。參賽作品還要在線下通過實物、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就在成都北湖生態公園熊貓家園文創中心,記者在這里看到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件藝術作品,它們涵蓋了雕塑、繪畫、潮玩、全息動畫等形式。
最終,將不同朝代工藝美學凝練于掌心方寸的潮玩盲盒《雅樂團團―國寶熊貓》、將中國武俠與傳統茶文化元素合二為一的視覺設計作品《熊貓赤竹俠》、短視頻《蓉城奇遇記》以及繪畫作品《幾何與色彩》、雕塑《活力天府》等斬獲5大門類最佳作品獎。
據賽事主辦方透露,未來會繼續整合文化創意的產業鏈資源,推動參賽作品的商業化落地,為優秀創意提供從“作品”到“產品”的產業鏈支撐。
街頭漫步“含貓量”爆表 “萌力”全開
成都不僅是大熊貓棲息的家園,也是全球創意匯聚的“靈感之城”。當萌趣國寶遇上成都,從街頭雕塑到舌尖美食,從非遺紋樣到潮玩設計……“萬物皆可熊貓”。下面我們跟隨總臺記者的探訪,去感受一下成都的“萌力”和“含貓量”。
背上可愛的熊貓書包,在大街小巷隨便逛逛,你會發現這里到處都可以看到熊貓元素,有的活潑可愛,有的搞怪靈動。
關于熊貓的創意無處不在,可以趴在樓頂發呆,可以乘坐熊貓客車去旅行,還可以在碗里賣著萌……
熊貓元素可以融入美食,也可以搖身一變穿在身上。
熊貓還可以是什么樣子的?蜀繡熊貓、川劇變臉熊貓等非遺創意產品讓人眼前一亮,創意讓熊貓從黑白雙色變得多彩繽紛,傳統與新奇在這里奇妙碰撞。
熊貓元素融入到城市各個角落,吃穿住行玩用看,這些“萌力”全開的創意越來越多樣化,催熱消費,帶動了“熊貓經濟”的蓬勃發展,成為了一個圈粉無數的文化符號。
花樣翻新創意不斷 熊貓文創掀起消費熱潮
來到成都,沒人能夠抵擋住大熊貓的誘惑。據統計,2024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接待游客超1220萬人次,熊貓文創銷售額突破2.1億元。熊貓IP掀起的不僅是流量,更是消費熱潮。熊貓文創如何保持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繼續來看記者觀察。
近年來,成都熊貓文創產業蓬勃發展。據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化創意創新聯盟統計,成都全市使用大熊貓文化符號的企業已達一萬多家,與熊貓有關的文創產品花樣翻新、創意不斷。
這是成都招商引資的一家熊貓文創企業,主打的是1比1高仿真熊貓玩偶。在這里,有22天、1.5月齡、3月齡、6月齡、1歲等不同年齡段的仿真熊貓,每個年齡段的體態都精準還原。
“90后”海歸創業者方梓熙2019年來到成都創業,專做原創品牌。這只頭頂小燈泡的大熊貓名叫魯米,很受市場歡迎。
怎樣能在成都的文創市場中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方梓熙和她的團隊一直在努力尋找年輕人的情緒點和共鳴點,做好在地文化的表達。
世界各地的文化是如此不同,如何讓人們在一件文創產品里獲得共鳴,打造全球化的熊貓文化IP?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陳廣宇團隊從四川羌繡入手,走出一個國際范兒。
陳廣宇團隊打造的藝術熊貓已在全球60多座中心城市成功舉辦了300多場活動,已吸引超千萬人次參與。同時,還面向全球策劃了巴郎熊貓影像互動活動,吸引了無數熊貓愛好者加入,很多人帶著巴郎熊貓游歷世界、記錄分享生活,讓熊貓成為了世界讀懂中國的一個小窗口。
四川成都:政策扶持 文化創意產業駛入快車道
在成都,其實更大范圍的數字科技與文創互相賦能的影視動漫、游戲電競、科幻等數字文創產業也頻頻“出圈”,從《哪吒》系列電影到現象級手游《九州仙劍傳》,從三星堆文化IP到天府國際動漫城,成都文化創意成果常常給人帶來驚喜。去年,成都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突破2800億元。從“旅游紀念品”到“文化超級IP”,成都的數字文創產業是如何駛入“快車道”的?
古格王朝是一家聚焦文化IP衍生品設計的企業,公司就在天府長島創意產業園,與電影《哪吒》的制作公司可可豆僅一街之隔。創始人告訴記者,他們今年一季度的客戶咨詢量已經超過了去年的總和,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
古格王朝創始人夏科稱:“比如減免房租,可以去立項申請一些項目資金,甚至幫我們去嫁接一些比如說資金需求、投資方。”
作為中國(成都)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和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都高新區聚集了6000余家數字文創相關企業。針對企業發展需要,成都高新區推出了一攬子數字文創產業領域普惠政策和不同于傳統界定的人才發展政策,其中“非標準化人才”就是針對數字文創領域的優化調整。
成都的非標人才區別于過去的人才標準,指的是類似于數字文創產業等,這種新興產業中無法量化考察但是又確實是領軍人物或有突出貢獻的人。
目前,在不拘一格的人才政策吸引下,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各類人才總量突破80萬,尤其在數字文創作品的創作團隊中,多元化的人才類別強有力地支撐起了數字文創產業的發展。
今年,成都還出臺了全國首個城市級科幻產業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制定《成都市加快推動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眾多針對影視、科幻、游戲電競、初創企業扶持制定的專項政策,正在助力推動數字文創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6-2363-0.html從“萬物皆可熊貓”透視“熊貓經濟”巨大潛力 文化創意產業按下發展“加速鍵”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平臺傳播熱播劇切片,侵權了
下一篇:五一檔新片預售《水餃皇后》領先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