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 ,“機器人軍團”絕對是“超級明星”。
展館內,層層疊疊的人群幾乎將相關展區淹沒。網紅舉著自拍桿穿梭于展臺之間,科技博主緊盯機器人的每一個動作,專業觀眾則反復追問技術參數。在展會現場,“機器人軍團”掀起了一場現象級圍觀。
宇樹科技稱不要盲目追求獵奇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宇樹科技的展臺尤其人氣爆棚。其四足機器人Go2以靈活的步伐穿梭其中,時而奔跑,時而匍匐,精準展現運動性能。作為宇樹科技的明星產品,Go2在現場與觀眾互動頻繁,宛如一個靈動的“機械寵物”,受到觀眾熱捧。
然而,真正引爆全場的當屬G1人形機器人。它時而與觀眾熱情握手,時而雙手比劃出“太極”的起手動作,優雅而靈動。盡管現場并未展示“回旋踢”或“側空翻”等高難度動作,G1依然憑借其自然流暢的交互表現獲得喝彩。不少專業觀眾駐足圍觀,表現出濃厚的訂購興趣,紛紛向工作人員咨詢產品細節。
G1人形機器人 宇樹科技供圖
“我們確實吸引了很多感興趣的合作伙伴,但更希望客戶能充分理解應用場景和真實需求,避免盲目追求獵奇。”宇樹科技現場工作人員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坦言,目前人形機器人尚在尋找適合的落地場景,例如科技體驗館的接待任務,“我們的核心方向是先深耕工業場景探索,未來再逐步向生活場景過渡。”
談及人形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的關系,工作人員認為兩者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各有側重。“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尚處早期階段,大規模商業化仍需時間積累。而四足機器人如Go2已在工業巡檢和消費領域取得一定突破”。在海外市場布局上,宇樹科技表示已全面滿足合規要求,但具體銷量數據暫時不方便透露。
此外,宇樹科技還帶來了基于關節電機技術衍生的消費級產品——健身泵PUMP系列。PUMP Pro版(阻力2-20公斤)和二代版本(阻力4-70公斤)主打家庭健身場景,將機器人技術巧妙融入日常生活,進一步豐富了展品矩陣。PUMP系列同樣收獲了不少關注,成為展會上的另一亮點。
性能極限待檢驗
與宇樹科技展臺的火爆場面不相上下,具身智能公司魔法原子的人形機器人“小麥”成為AWE2025 另一焦點。現場不少“大V”被小麥吸引,紛紛與其互動并拍攝視頻,現場觀眾、主播和達人圍觀不斷。
魔法原子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小麥擁有42個自由度,雙臂負重最高可達20公斤,全身負重能力達40公斤。機身采用高強度材料并經輕量化處理,兼顧耐用性與續航表現,在行走與操作等任務下綜合續航可達5小時。目前,小麥正備戰即將于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這一賽事將進一步檢驗其性能極限。
人形機器人小麥 魔法原子供圖
除了在追覓展臺亮相,小麥還受邀現身天貓、MOVA等展區,每到一處都迅速引發圍觀,成為展會中的“移動焦點”。
據悉,小麥此前已在多個線下場景中嶄露頭角。2025全國兩會期間,小麥受邀擔任特約記者,全程參與相關報道;在深藍汽車無錫門店,它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和手勢講解車輛信息;在2025蘇州“人工智能+”大會上,小麥與四足機器人MagicDog獻上科技感十足的表演,并擔任“特邀禮賓員”。
當然,小麥的核心應用場景還是在工業領域。
“我們希望小麥不僅是一個技術展示品,更能成為工廠產線場景中的得力助手。”工作人員透露,公司正研發多機協同系統MagicNet,以工廠場景為例,MagicNet可以收集并整理多臺人形機器人的環境感知數據,實現多場景地圖的共享,并進行生產效率最佳的任務規劃和調度。MagicNet也將支持針對工廠中特定工位進行定制化開發。
嘗試更智能交互體驗
在AWE2025的展廳一隅,初創公司Cyan青心意創的展臺雖未如大廠般人聲鼎沸,卻憑借一款名為“Orca”的人形機器人悄然吸引了不少目光。
這家成立于2023年底的企業,2024年3月搭建團隊,僅用4個月便在7月推出了Orca的靜態原型,并在10月實現動態展示。
Cyan青心意創市場總監白兆洋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介紹,Orca以“全面擬人化”為理念,聚焦運動控制、交互與上肢操作三大核心能力,試圖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開辟獨特路徑。
Orca Cyan青心意創供圖
Orca的設計頗具新意。白兆洋透露,其屏幕上有一顆動態水滴,隨交互內容變換形態——開心時跳躍,難過時“落淚”,并與頭部、手臂、腰部的動作相呼應,形成一體化的情感表達。機器人全身擁有28個自由度,單臂負載3公斤-5公斤,雙臂最高可達10公斤,支持端到端的漸進式操作。
這一設計融合了情感大模型與動作庫,旨在突破傳統語音交互的局限。“大模型技術已趨成熟,但如何讓語音輸出與機器人本體協同,呈現更智能的交互體驗,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白兆洋表示。
對于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能力,白兆洋持清醒認識。“目前很多機器人跑著跑著會倒,這是行業普遍現象。沒有哪款產品能做到絕對穩定,這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他指出,Orca已具備一定自適應功能,例如在站立和行走步態下受到干擾后,可以自主恢復步態平衡。但若追求“永不摔倒”,可能只能回歸輪式或履帶式設計——這顯然與人形機器人的初衷相悖。
在他看來,機器人應以服務人類為目標,而非完全替代人類,這一定位也決定了其發展節奏。“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商業化仍需時間積累。”白兆洋坦言。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2-1273-0.html宇樹科技爆火AWE現場,觀眾訂購興趣濃厚,工作人員告誡別盲目獵奇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