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佳英 廣州報道
春節期間,中國臺灣知名藝人徐熙媛(大S)不幸離世,享年48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在全球范圍內,流感每年影響約5%~10%的成人和20%~30%的兒童,導致多達500萬例嚴重病例和65萬例死亡。這一數據得到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進一步支持,2019年前5個月,流感上報發病病例已達177萬,超過了過去四年的流感上報人數總和。一時之間,如何加強預防與規范抗病毒治療的話題不斷引發關注。
此次,小S(徐熙娣)的經紀人向媒體證實,中國臺灣知名女演員大S(徐熙媛)在日本旅游期間因患流感并發肺炎不幸離世。而據央視新聞報道,日本自去年12月下旬流感患者人數創下新高之后,一些醫院和藥店受部分醫療機構過度囤購藥品造成庫存分布不均等因素影響,日前出現流感藥品短缺的情況。
另據日本國立感染癥研究所1月31日公布的數據,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國內累計流感病例據推算已達到約952.3萬人。
有華東地區臨床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流感的傳染性較強,特別是在流感流行期間,高危人群可能會受到感染。“盡管患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但一旦感染流感,他們容易病情加重。”
流感絕非輕微疾病,它有可能致命。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控呢?
流感需及時治療
秋冬季向來是流感肆虐的季節,根據江蘇省疾控中心監測,相較于2023年,2024年的流感流行季節稍有延遲。目前,盡管病例數和陽性率相較于2023年同期有所降低,但上升的趨勢和幅度卻與那一年頗為相似。
相較于普通感冒,甲流表現出更明顯的全身癥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診療中心主任彭劼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流感能夠引發全身多個系統的嚴重損害,癥狀包括全身乏力、肌肉酸痛以及頭痛等諸多不適。
根據臨床數據,流感的并發癥包括細菌性肺炎、心肌炎、腦炎等,這些并發癥可能在流感起病后2—4天或流感恢復期出現,嚴重時可導致死亡。根據最新的研究數據,流感每年導致的超額死亡案例平均達到9.2萬,而重癥流感在高齡人群或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病死率可能高達10%。相比之下,普通感冒通常不會導致死亡。
早期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不僅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和傳播,還能顯著縮短病程,減少病毒持續時間,并有效預防重癥和并發癥的出現。但是不建議自己使用處方藥。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王麗萍也曾公開指出,流感一般1到2周可以自愈,但如果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嚴重嘔吐和腹瀉等重癥傾向,應及時就診。
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都是治療流感的關鍵藥物,但它們作用于病毒生命周期的階段不同。瑪巴洛沙韋因其獨特的抗病毒機制,能夠更早地抑制病毒復制,從而展現出更強的抗病毒能力。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藥師吳麗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奧司他韋是經典的抗病毒藥物,通過抑制病毒表面的神經氨酸酶活性,切斷被感染細胞與其他細胞之間的鏈接,進而阻止了病毒的復制。瑪巴洛沙韋是一種新型的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聚合酶酸性(PA)蛋白的核酸內切酶活性,直接阻止了流感病毒復制,對一些耐藥的病毒株可能有效。
奧司他韋上市時間長,在各個人群中有更多地給藥經驗,相對于瑪巴洛沙韋,奧司他韋可用于更低齡的兒童(1-5歲兒童),在妊娠期、哺乳期婦女中有相關的安全性使用數據。
抗流感病毒藥物是處方藥,若疑似罹患流感,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并嚴格遵照醫囑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
王麗萍強調,孕婦、兒童、老年人及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作為流感的高危群體,感染后易發展為重癥,故建議此類人群一旦發現癥狀,迅速就醫。
此外,磷酸奧司他韋膠囊作為人工合成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能有效遏制流感病毒的復制,但長期應用可能導致病毒對該類藥物產生耐藥性。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于2025年1月聯合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年版)》(以下簡稱“新版方案”),對比《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新版方案納入瑪巴洛沙韋、法維拉韋兩種抗流感病毒藥物。金剛烷胺、金剛乙胺則因耐藥性問題被剔除,同時新版方案明確指出,不建議聯合應用相同作用機制的抗病毒藥物。
目前,在研的抗流感藥物也有新動態傳來。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團隊近日在感染病領域頂刊上發表了一項關于國產抗新冠病毒藥物VV116的研究。張文宏曾對外表示,隨著多個國產抗流感創新藥迎來新進展,如南新制藥的帕拉米韋吸入溶液和健康元的瑪帕西沙韋,預計到2025年中,我們有望用上這些國產原研的抗流感新藥。
值得注意的是,不規范用藥是導致流感藥物耐藥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特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務必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使用藥物,嚴格遵守治療要求,切勿自行盲目用藥或隨意停藥。
如何進行有效預防?
根據公開信息,目前僅有奧司他韋批準了可用于預防流感,而瑪巴洛沙韋(速福達)無此適應證。
若要預防性用藥,劉思齊提醒,老人、兒童、有基礎心身疾病的患者、長期在養老院居住者、肥胖者及孕婦等高危人群可預防性用藥,而大多數人無需預防性用藥。預防性用藥的劑量與治療劑量不同,以奧司他韋為例,一般成人預防劑量為75毫克,每日一次,持續3至5天。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導致300萬至500萬重癥病例,以及29萬至65萬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減少流感相關重癥和死亡的有效手段。
王麗萍建議,所有6月齡以上的人群,沒有疫苗接種禁忌(主要是指對疫苗所含成分沒有過敏的情形),建議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
盧洪洲則表示,根據研究,接種流感疫苗對預防流感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有效率在不同年齡組中平均為76.53%。盡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研究顯示,在2022-2023年流感季節,流感疫苗在預防兒童和青少年急診和住院方面的有效性不到50%,但美國疾控中心官員們表示,流感疫苗的有效率為40%~60%,并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結果。此外,流感疫苗對一般人群確診流感的VE為40%,對住院流感和肺炎的VE為69%。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建議,罹患一種或多種慢性病者、60歲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孕婦、6至59月齡的兒童等都屬于建議優先接種人群。
“對于還沒有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員,現在依然可以接種,因為流感疫苗在整個流感流行季都具有保護作用,只要是處于流感病毒活躍、容易感染的時期,接種疫苗都能得到保護,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風險,同時也能夠減輕感染發病后癥狀的嚴重程度,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王麗萍說。
在疫苗接種適用年齡方面,2024年9月,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三價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增加6至35月齡人群,在國內實現6月齡及以上人群接種劑型統一。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流感疫苗接種年齡范圍擴展至6至35月齡是一個趨勢,有助于進一步保護免疫力較弱的人群。
若疫苗分設兒童與成人劑型,可能會出現特定劑型供需不匹配的情況,影響接種效率與資源利用率。
“單一劑型的策略不僅簡化了管理流程,還彰顯了其科學性,并與國際趨勢接軌,例如,美國等國家已逐步取消了流感疫苗的兒童與成人劑型區分。”原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陶黎納此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接種疫苗的免疫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2-2023)》,以及WHO在《流感疫苗立場文件(2022)》中的建議,專家推薦所有愿意接種且無禁忌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醫務人員、慢性病患者和兒童,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以預防流感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日常防護。“如果出現呼吸道癥狀,懷疑自己或家人可能出現感染時,首先應該正確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減少交叉感染風險。此外,需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盧洪洲進一步指出。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7-17422-0.html警惕流感季:知名藝人因流感引發肺炎離世,如何做好防治措施?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