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
開年以來,阿里巴巴聲勢不小。
近日,據業內消息透露,阿里巴巴旗下B2B平臺1688計劃在3月正式宣布一項重大舉措——推出全新的跨境電商平臺“1688overseas”(簡稱“1688海外”)。
消息稱,該平臺將作為1688獨立的海外站點亮相,精準定位海外B端買家群體,有望為1688國際化發展開辟全新路徑。
據時代財經了解,1688的確在試水跨境業務,目前業務主要服務于海外的中小型商家(B端買家),包括跨境代采代買商、海外本地電商平臺賣家(如亞馬遜賣家)、跨境電商獨立站點、海外本地小店以及海外本地中小企業采購等。
據淘天方面介紹,目前1688已在越南和哈薩克斯坦試水本地分銷業務,目標是打開“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實現源頭廠貨通全球。
在上周剛結束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蔣凡首次作為阿里電商事業群CEO亮相,在談及對國際電商業務盈利的期待時表示,B2B業務在未來幾年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趨勢,能夠帶來比較可觀的利潤。
在跨境貿易成為“風口”的這些年里,坐擁海量源頭貨盤的1688早已“蠢蠢欲動”。或許阿里巴巴希望變成全球貿易的“水電煤”,讓中國供應鏈像插U盤一樣即插即用,但這個夢能不能圓,還得看怎么平衡野心和現實。
阿里巴巴又一平臺出海?
實際上,1688出海并不是一場讓人感到意外的進攻。
就在近期1688舉辦的“廠二代接班潮”論壇上,1688就提出五大“破卷”舉措,其中就包括“走出去:走出1688,走向全域,進軍海外”。走出阿里巴巴生態體系,拓展站外、線下及海外市場,搶占更多商機。
1688表示,將在40個城市、177個產業帶和68個百億產業帶開設線下選品中心;2025年進入海外15個國家和地區。
1688產地生態發展部總經理、全國選品中心負責人卓含在該論壇現場表示,1688去年開始做全球化布局,在平臺上可以實現一鍵鋪貨,鋪到整個海外平臺,不管是亞馬遜,還是Lazada,所有能夠對接的電商平臺全部實現對接。此外,1688也會帶著貨盤到海外本地化,直接去服務海外本地化的買家。
阿里巴巴希望借助1688的幫賣和托管模式,源頭廠商可以直接面向海外跨境買家(主要是中國人)和本地買家(外國人)供貨、支付和履約。
時代財經獲悉,2024年,1688平臺跨境生意訂單規模同比增長超70%,其中海外本地用戶訂單增長同比超50%。
對于1688即將成立海外平臺一事,盡管目前阿里巴巴及1688官方尚未正式對外發布相關通知,但1688平臺出海已在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副秘書長、網經社電子商務中心研究員高長春向時代財經表示,1688選擇進軍海外,可能是受到市場需求激增、競爭格局倒逼、政策避險等多重因素驅動。目前Temu等全托管平臺驗證了模式可行性,阿里需以供應鏈優勢對沖低價內卷。隨著美國對TikTok、Temu監管趨嚴,阿里可能優先布局東南亞、中亞等新興市場。
高長春認為,1688出海,將縮短供應鏈層級,重塑行業競爭格局。1688與Temu、SHEIN將形成“批發供應鏈VS低價零售”的差異化競爭,倒逼行業物流基建提速,加速全球貿易“去中間化”,推動行業從流量競爭轉向供應鏈效率的終極比拼。
不過,1688若成立獨立的海外平臺,和同屬于B2B領域的阿里巴巴國際站(Alibaba.com)是否會產生競爭?
從阿里巴巴當前內部結構來看,1688仍屬于阿里巴巴淘天集團下的國內批發商業板塊。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的超8成來自國際零售商業,這部分主要由速賣通、Lazada及Trendyol組成,另外2成收入來自國際批發商業,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阿里巴巴國際站。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戰略布局和1688的定位有所不同。阿里巴巴國際站主要的市場在東南亞、歐美等市場,據時代財經獲悉,阿里國際站正在持續加大在歐洲等新市場的投入,今年全年投入預計將翻倍。而目前1688的出海目的地主要是“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談及1688跨境業務,卓含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進一步全球化,并不是以平臺的模式做,是以供應鏈的方式做,以數字化的方式跟海外的平臺合作,可以理解為有點像分銷的方式,是以數字化貨盤與海外的獨立站、海外的Saas服務商、海外的生態服務商以及海外的物流服務商進行合作,他們那邊也有很多貨盤的需求會過來。”因此,他認為,1688和亞馬遜以及阿里內部的平臺是合作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
在高長春看來,阿里巴巴國際站和1688雖同屬B2B領域,但兩者的目標用戶、商品定位等方面存在差異。
他認為,“阿里國際站聚焦大額B2B貿易訂單,服務全球采購商與供應商的撮合交易,核心是‘貿易服務’與‘信用保障’;1688則瞄準中小B端(如海外零售商、獨立站賣家),以全托管模式提供‘工廠直連海外小B’的標準化供應鏈服務,核心是‘交付效率’與‘碎片化產能整合’。” 他指出,這其中的協同邏輯是,國際站解決大客戶需求,1688覆蓋長尾市場,兩者形成“大額+小單”的互補生態,共同完善阿里B2B出海矩陣。
不過,高長春也表示,“在阿里巴巴內部生態上,整合國內1688的產業帶資源和速賣通、Lazada等海外平臺流量,可形成‘中國工廠直供全球’的閉環;但也可能出現1688和速賣通搶商家的內部‘打架’情況。”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實戰專家委員會專家王與劍也向時代財經分析指出,“短期內1688可能與阿里巴巴國際站存在部分用戶群體的交叉(例如中小型海外采購商),但核心差異在于服務場景和客戶分層。1688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中國本土工廠和供應鏈資源,而國際站更強調全球化服務能力(如驗貨、物流、金融)。”
尋找海外新增量
阿里巴巴最早便是以批發生意起家。1999年,阿里巴巴誕生,最先推出的便是B2B電子商務平臺 Alibaba.com及1688.com。發展至今,經歷了多次戰略調整與業務升級,1688逐漸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型內貿線上批發交易平臺。
過去兩三年,作為阿里最古早的業務之一,1688的定位變得獨立和清晰,逐漸從傳統的批發平臺轉型為數字供應鏈平臺。1688內部形象地將其描述為“一個數字芯片”,集成中國三十多年來的源頭廠貨,即插即用。
作為源頭采購批發平臺,截至目前,1688平臺擁有107萬家商家,其中工廠數量超過60萬家。中國現有600萬家工廠,規模以上工廠達200萬家,這意味著1688工廠數量占全國十分之一,規模以上工廠數量占全國三分之一。
從阿里巴巴近年財報數據來看,1688的收入呈持續增長態勢。
2020財年,阿里巴巴“中國批發商業”板塊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24.27億元;此后的2021財年至2023財年收入分別為143.22億元、167.12億元、173.99億元,雖然收入持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減緩,分別為15.25%、16.69%、4.11%。而據財報顯示,“中國批發商業”收入主要來源于1688。
圖源:阿里巴巴2023財務年度報告
增長“見頂”壓力下,1688選擇瞄準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而這也與阿里巴巴的整體戰略相契合。去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整合國內和海外的電商業務,由蔣凡擔任新成立的電商事業群CEO。新的電商事業群將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全球的電商業務集群,劍指更廣闊的增量市場。有分析認為,通過此次整合,阿里可以將四散的資源結合起來,并有機會通過整合供應鏈提高出海競爭力。
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國際數字商業實現收入377.56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也較上個季度有所提升。不過由于整體投入大于產出,尤其是對Trendyol 跨境業務和速賣通的投入增加,導致國際數字商業經調整EBITA為虧損49.52億元,較2023年同期虧損31.46億元進一步擴大。
談及1688出海機遇,王與劍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在全球供應鏈重構背景下,1688憑借工廠直供優勢,可能進一步壓低跨境商品價格,沖擊現有平臺,也會加劇平臺競爭,形成新的電商格局。”
與此同時,王與劍認為“1688將推動‘輕資產’跨境模式,中小賣家無需囤貨,通過1688的一件代發降低入局門檻,可能催生更多“Dropshipping(代發貨)”型創業者。另外,還將加速供應鏈透明化,工廠與海外買家直接對接,削弱傳統外貿中間商角色。”
但1688的出海計劃任重道遠。
例如,自2023年以來,SHEIN相繼推出全國500城產業帶出海計劃、產業帶“優品”出海計劃,2025年開年,其更是重磅推出面向全品類、各模式跨境商家的“爆單計劃”,旨在通過流量扶持,加速助推國內供應鏈與產業帶出海。
與此同時,此前也有媒體報道,Temu也加速綁定工廠資源。從2023年開始,拼多多出海扶持計劃的專項團隊深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等國內100個優質產業帶,招募工廠型賣家充實Temu的賣家陣容。
上述跨境平臺為加速全球擴張而推進的種種舉措,都意味著可能與1688爭奪優質供應商形成激烈競爭。
另外,王與劍分析認為,1688在物流與履約,以及面對海外市場合規(如歐盟EPR、產品認證)、支付習慣(如COD“貨到付款”模式在東南亞)、文化差異方面也存在一定壓力,這個過程需長期適配,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他指出,“未來,供應鏈效率、本地化能力及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靈活性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2-816-0.html蔣凡歸來再點一把火!阿里巴巴又一平臺加速出海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