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場波動加劇,科技股走勢牽動人心,而核心資產的表現也備受關注。綜合機構觀點,科技股短期調整源于交易擁擠、政策觀望及外部擾動,但中期產業邏輯未改,AI、人形機器人等硬科技仍是核心主線,回調或為布局良機。兩會政策窗口臨近,內需修復與"新質生產力"成為關注焦點,消費、資源等防御板塊呈現高低切換特征,核心資產估值性價比凸顯。
究竟科技股調整是行情終結,還是中場休息?核心資產能否迎來春天?且看眾券商觀點:
中信證券:中國核心資產的春天
展望春季,隨著政策在三大領域的推進和發力,信心修復將從科技領域逐步擴散到經濟領域,美國對華限制的加強或是市場在春季的最大一次挑戰,但也是信心全面修復的試金石;中國的新賽道在萌芽,具備千億美金市值潛力的新核心資產在擴容,同時傳統賽道龍頭當中約有30%的公司陸續出現經營拐點;港股的行情還在早期,而前期相對滯漲的A股核心資產正加速出清,未來GARP策略或接力極致彈性策略,中國的核心資產有望迎來春天。
因此,我們沿著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價值重構、供給側改革引導行業供需出清以及制度優化釋放消費潛能三個視角,從科技、工業和消費板塊中甄選出“新核心資產30”組合,作為春季的配置重心,我們認為在信心全面修復后,“好公司”與“普通公司”之間的分化將遠遠超過“好行業”與“普通行業”之間的分化。
光大證券:科技股“集體熄火”,行情結束了嗎?
過去一周,A 股市場 “先揚后抑”,AI及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集中調整,市場偏好快速降溫。
科技股調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部來看,美國日前宣布自3月4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擾動市場偏好。內部方面,3月重磅會議臨近,市場進入政策執行與效果觀察期,防御情緒有所升溫。同時,科技股自身也存在性價比的問題,目前板塊擁擠度(即成交額占比)已接近歷史高位,當理性情緒回歸時,資金集中兌現,引發科技股調整。
不過,科技股中期大概率仍是市場核心主線。一方面,國內政策堅定支持科技創新。另一方面,AI 技術不斷突破,如 DeepSeek 技術帶來新機遇,提升企業競爭力,拓展投資熱點。
因此,當前科技股調整可能僅是中期上行趨勢中的短暫休整,當新催化劑出現時,行情有望重啟。在此背景下,大盤回調風險總體可控,重磅會議前后,平穩運行的概率較大。
配置上,短期來看,防御類資產(比如黃金、有色金屬、電力設備等)與價值藍籌(券商、地產、國際工程等)配置價值凸顯。中期來看,AI硬件和應用、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板塊在調整充分后有望繼續上行。
中信建投:牛市多急跌,短期的快速回落釋放獲利盤,對行業板塊的中期走勢會更健康
上周市場遭遇強分歧,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熱點板塊集體重挫。而低位的商業百貨、食品飲料、釀酒行業等大消費板塊得到一定修復,資金高低切換跡象明顯。究其原因,受特朗普對中國輸美產品再加征10%關稅,美國經濟增長預期放緩等消息影響,美股科技股重挫對市場造成擾動。另一方面,本輪A股尤其是AI+相關科技股,在宏觀敘事驅動下快速上漲。而在短線獲利盤兌現以及外資機構發布研報對其形成沖擊。
展望后市,牛市多急跌,短期的快速回落釋放獲利盤,對行業板塊的中期走勢會更健康,AI 等科技領域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調整過后會重新迎來新的機會,資金將更多關注產業革新給上市公司帶來的EPS上升空間。中期來看,在政策“穩”的大基調下,A股下行空間有限,投資者應避免盲目殺跌,利用回調優化持倉結構,聚焦業績與政策雙主線。
配置上,一、資源類資產(金、鋁、銅、石油石化、油運、煤炭)的安全屬性確立底部;二、中美關系緩和預期下,出口鏈短期或有所反彈,關注出口鏈中與全球制造業擴張相關的機械設備;三、低估值國企(銀行、鐵路、港口)的重估過程仍將繼續,也是市場穩定劑;四、關注AI+、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國產替代等。
申萬宏源:短期順勢調整,中期趨勢不改
短期順勢調整,多方面問題集中消化:美對華關稅威脅再加碼,主要矛盾暫時切換回海外擾動,3月初和4月初是驗證窗口。國內兩會在即,會后是政策執行和效果觀察期。科技產業趨勢短期低性價比問題被廣泛討論,順勢調整是健康的,等待產業催化再出發。
25H1科技產業趨勢占優的判斷不變:1. AI硬件和應用都有產業縱深,A股“含AI量”中長期還有明確提升空間。2. 產業趨勢行情中期高點,大概率會出現在中期低性價比的位置,短期低性價比觸發的調整,往往不是大級別調整,而是領漲細分方向切換的信號。3. 25H1小盤成長風格占優的環境未變,經濟持續改善的預期仍難形成,交易性資金仍是邊際定價資金。
調整窗口更看好有短期催化的價值板塊:國際工程承包、房地產、券商,核心消費預期兩會刺激內需,關注一季報窗口長期破凈公司市值管理的投資機會。中期繼續看好科技產業趨勢是結構主線,重點關注:國內AI算力和應用、人形機器人和低空經濟。
華西策略:春季攻勢延續,深挖“兩會”相關投資機會
短期受美股大跌和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本輪結構性科技行情的獨立性有所減弱,市場對TMT交易擁擠的擔憂有所加劇,部分交易性資金或階段性退潮,建議聚焦受益于“兩會”政策發力的內需方向的補漲機會。中長期看,本輪AI+投資已經從海外映射向國內AI產業鏈景氣度切換,在國內AI產業加速追趕海外的過程中,A股在國產算力、機器人、AI應用等方向的投資機會有望持續擴散。
以下幾個方面是近期市場關注的重點:
1)海外方面,美國關稅政策擾動全球市場情緒。當地時間2月27日,美方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產品加征25%關稅的決定將于3月4日如期生效,同日還將在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的基礎上,再額外增加10%。美國加征關稅的政策或正在加劇美國滯脹擔憂,2月經濟數據已出現放緩跡象。一是美國2月Markit服務業PMI步入萎縮;二是密歇根大學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下降,同時長期通脹預期上行至1995年以來最高水平。
2)3月初“兩會”召開在即,市場對于宏觀政策的期待隨之增強。根據我們統計,2019年以來,A股在“兩會”召開期間上攻動能或有所放緩,“兩會”結束后隨著預期落地將再次聚焦政策主線。展望2025年“兩會”,重點關注擴內需、新質生產力、穩樓市股市方面的表述。其一,擴內需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重點,其中提振消費放在內需首位;其二,總書記在民企座談會強調“努力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多作貢獻”,人工智能、低空經濟、6G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仍是重點支持方向;其三,2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到“穩住樓市股市”,預計今年穩地產政策有望加碼。
3)短期科技板塊跟隨海外市場波動加大,市場對TMT交易擁擠的擔憂有所加劇,或引發階段性獲利盤止盈。2月末,伴隨美股大跌,中國權益市場亦出現波動,本輪結構性科技行情的獨立性有所減弱。一方面,前期市場積累了較多浮盈盤,短期行情的延續依賴國內外產業技術的持續突破;另一方面,臨近3月,美國關稅政策、俄烏和談、“兩會”政策等不確定性有待落地,部分交易性資金或階段性退潮。
4)中長期維度,科技成長賽道投資的核心在于產業趨勢變遷,“新質牛”資產仍是主線。科技成長賽道投資的核心在于產業趨勢變遷,類比2009-2015年的一階段“智能手機產業鏈”到二階段“互聯網+”行情,本輪AI+投資亦從海外映射向國內AI產業鏈景氣度切換,而第二階段行情持續時間往往更長、涉及范圍更廣。在國內AI產業加速追趕海外的過程中,A股在國產算力、機器人、AI應用等方向的投資機會有望持續擴散。
行業配置上,關注受益于“兩會”政策發力的內需方向的補漲機會,如消費、“兩重兩新”等領域;中長期科技產業趨勢下的“新質牛”資產仍是主線,關注:AI+(AI應用、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穿戴、國產算力)、低空經濟、國產替代等。
天風策略:賽點2.0第三階段攻堅不易,波折難免,重視恒生互聯網
近期AH市場均出現一定幅度的調整,特朗普關稅升級是導火索,調整的背后或主要是一些技術性的原因干擾,包括近期主線科技板塊交易擁擠的提升,臨近兩會日歷上具有一定的兌現效應、AH溢價指數回到24年以來的最低點附近等。目前國內經濟基本面仍然處于復蘇,一線城市商品房成交表現好于24年、近期出現抬頭,并且2月PMI數據也出現明顯修復。另外兩會政策的落地及后手有望逐步對沖特朗普沖擊。
賽點2.0第三階段攻堅,社融脈沖已出現回升,春節歸來進一步觀察基本面改善情況,恒生已先行,A股反應滯后。根據經濟復蘇與市場流動性,可以把投資主線降維為三個方向:
1)Deepseek突破與開源引領的科技AI+(詳見《DeepSeek系列:AI+投資圖譜》(20250206)),2)消費股的估值修復和消費分層逐步復蘇(《讓一部分人先消費起來》(20250102)),3)低估紅利繼續崛起。紅利回撤常在有強勢產業趨勢出現的時候,因此低估紅利的高度取決于AI產業趨勢的進展,而AI產業趨勢的進展又取決于AI應用端和消費端的突破。消費板塊投資的核心因子是估值,在當前消費板塊低估值、利率下行、政策催化下復蘇周期抬頭(哪怕是很弱的斜率),以宏觀敘事而對消費過分悲觀反而是一種風險,重視恒生互聯網。
東吳策略:如果成長風格高切低,應該買什么板塊?
短期來看,科技風格內部或迎來高切低。風格內部輪動嵌套于大級別的多空輪動和風格輪動當中,即在多空/風格輪動已完成基本切換且市場形成共識的情況下。如2020-2022年的新能源產業鏈內部就經歷了 “電池化學品/鋰電——風電/光伏——其他邊緣品種”的輪動表現。在流動性充裕環境下,核心板塊已充分定價,致使產業內部交易向配套/邊緣領域傳導擴散。本輪AI行情中,云計算、機器人等核心分支被賦予較高的估值后,資金也開始嘗試向低位板塊輪動。
市場轉向基本面交易的條件尚未成熟,順周期風格或只有短期補漲的機會。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增量政策密集落地,但向基本面傳導仍有時滯,對年報和一季報的影響相對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宏觀經濟表現出韌性,兩會政策大幅超預期的可能性并不大,這意味著未來半年到一年向上預期的盈利空間也并未打開。因此,市場轉向基本面交易的條件尚未成熟,順周期板塊的補漲更多是短期政策博弈和市場風格階段性平衡的結果。
紅利資產的收益相對有限。紅利風格更加錨定十年期國債,“類債”屬性是交易的核心邏輯。當前十年期國債利率難以復刻24年末下行的速率和斜率,因此紅利資產的絕對收益相對有限。同時在經濟基本面不斷復蘇、外部因素擾動有限的背景下,市場也難以賦予安全資產過高的估值溢價。
綜合本輪行情漲幅、成交擁擠度以及板塊估值分位數,目前云計算、宇樹機器人、DeepSeek、影視院線已同時出現短期資金面超買,建議關注泛科技板塊中的固態電池、低空經濟、創新藥、存儲、消費電子、智駕。
華創策略:核心資產有望回歸,關注價格水平回升跡象
市場短期波動更多緣于外部沖擊,對內政策仍將處于寬松區間,短期經濟復蘇被證偽的概率較低。
近一周全A日均成交量達到2萬億,市場熱度仍處于高位,指數回調幅度或相對有限;更多是由于成交過熱后杠桿資金階段性獲利了結引發高低切。
暗線漸明,核心資產有望回歸。核心資產當前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PEG視角下具備更高的估值性價比;經濟企穩改善下資產負債表修復推動廣義消費的回暖。
階段性再均衡后市場風格更多取決于流動性充裕與通脹回升之間的角逐,及對應以科技為代表的小盤成長與核心資產之間的權衡:科技關注政策空中加油的信號,核心資產關注價格水平回升跡象。
民生策略:中國資產不僅是低位防御,擴散行情剛剛開始
上周(20250224-20250228)市場結構上不僅出現了漲跌幅和估值的“高低切換”,也出現了從AI引領的科技板塊向傳統內需領域切換的特征。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三點:第一,A股各板塊之間的交易熱度和波動率上出現了極致的分化,有待收斂;第二,科技股的行情有賴于新催化的不斷出現,即使新催化出現,參考去年四季度的經驗,市場對催化本身的反應可能逐步鈍化;第三,經濟內生修復的動能正在逐步顯現,而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邏輯上出現了邊際挑戰。
今年以來,恒生科技的表現大幅超越以滬深300(這一指標歷史上與中美制造業相對強度相關),前期中國制造業活動的回落使市場選擇跟隨景氣更強的AI產業鏈相關的恒生科技,放棄與中國經濟大盤更相關的滬深300。而2月份中國制造業PMI開始修復,且超越2024年和2019年的季節性,或許將使上述的邏輯得到逆轉。另一方面,A-H溢價也已走到近3年的低位,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上周恒生科技因映射行情而下跌,或許是開啟A股相對H股溢價修復的契機。
當前,國內工業企業庫存水平下降至過去5年中樞以下,開工率有所抬升,“兩會”后“兩新兩重”政策的發力將使內需順周期板塊有更大邊際改善。
我們推薦:第一,與“量”企穩更為相關的下游消費(品牌服飾、食品、飲品、白電、旅游等)+中游供給格局較好或有積極變化(工程機械、鋼鐵、化學制品、鋰電等)+有色(銅、鋁);第二,通脹風險下,大宗商品得到重估:黃金,原油,黃金股的啟動可能依賴于黃金漲幅趨緩后金價中樞上移的確認;第三,低估值+紅利,同時兼具中國宏觀風險下降的:銀行、保險。
華金策略:春季行情未完,進入后半段
增量資金流入還有空間,春季行情未完。(1)分子端:長債收益率上行顯示基本面改善預期上升。一是歷史經驗上,地產銷售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均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呈較為明顯的正相關;二是節后國債收益率出現明顯上行,后續地產銷售、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增速等可能有所回升。(2)流動性:增量資金流入還有空間。一是宏觀流動性短期維持寬松:首先,海外對國內寬松掣肘有限;其次,國內資金面近期偏緊,一季度仍可能降準降息。二是增量資金流入還有空間:首先,以全A成交額達到2萬億左右推算,融資可能還有1000億左右的流入空間;其次,本輪陸股通成交額上升幅度(61.7%)與2024年(64.1%)類似,預計今年春季行情期間陸股通流入可能在900億左右;再次,預計新發基金單月依然維持在200-400億左右的水平,回升幅度有限;最后,險資等長期資金流入空間仍較大。(3)風險偏好:短期可能繼續偏強。一是市場情緒指標仍處于中性水平:首先,股權風險溢價仍處于高位;其次,除科創50外,多數指數估值分位數均處于中性水平。二是外部事件對市場情緒有一定擾動。三是短期國內政策繼續支撐風險偏好。
科技短期情緒偏高,但并不過熱,調整后仍是逢低配置的機會。(1)科技短期情緒偏高。一是TMT成交額占比已達46%,超過2009-2010、2013-2015、2019-2021年三輪科技行情的成交額占比最高值,接近2023-2024年科技行情中成交額占比最高達50%的水平;二是TMT成交額占比從30%提升到46%的速度快于前幾輪科技行情。(2)科技行情短期并不過熱,調整后仍是逢低配置機會。一是TMT成交額占比/TMT總市值占比明顯低于前幾輪科技行情:首先,成長行情中,TMT的板塊成交額占比/板塊總市值占比最高值在2.2-3.4倍左右,醫藥板塊成交額占比/板塊總市值占比約在1.5-8.0倍左右,電新板塊成交額占比/板塊總市值占比最高在2.1倍左右;其次,2024年9月18日至今TMT成交額占比/TMT總市值占比最高在2.2倍,遠低于前幾輪行情。二是TMT行業輪動還未完成:首先,歷史上成長行情(TMT、電新、醫藥)處于中后期時,除傳媒和醫藥行業外,龍頭股(全行業市值前5名)漲幅均低于非龍頭股漲幅;其次,2024年9月18日至今,TMT非龍頭股漲幅在79.3%,龍頭股漲幅在92.1%,行業輪動未完成。
科技仍是主線,短期繼續關注調整后的科技、可能補漲的成長和消費等行業。(1)短期科技仍是主線,消費和部分低估值紅利也可能補漲。一是短期科技仍可能相對占優:首先,復盤歷史,兩會前后高景氣的行業持續占優,兩會后若經濟基本面出現較強修復則順周期相關行業可能占優;其次,短期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產業趨勢不斷上行持續推動科技行業景氣上行,而經濟基本面可能維持弱修復,順周期相對占優的條件不滿足。二是短期消費和部分低估值紅利行業可能補漲:首先,歷史經驗上,春季行情期間前期漲幅靠后的行業在中后期表現可能相對偏強;其次,2025/1/13日至今煤炭、石化、銀行等低估值紅利和家電、食品飲料等消費行業漲幅靠后,可能補漲。(2)短期建議繼續逢低配置:一是政策和產業趨勢向上的電子(半導體、消費電子)、機械(機器人)、傳媒(AI應用)、通信(算力)、計算機(自動駕駛、數據要素);二是基本面可能改善和補漲的電新、醫藥、商貿、社服、券商。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14-7340-0.html十大券商一周策略:牛市急跌釋放獲利盤,兩會政策窗口臨近,內需修復與"新質生產力"成關注焦點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