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本,“舌尖上的安全”一直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一瓶看似普通的醬油,背后可能隱藏著違法添加的陷阱;一包香氣撲鼻的零食,可能存在著微生物超標的風險。近日,《消費者報道》梳理年度大數據發現,2024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稱“市場監管總局”)共發布了14條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這些抽檢數據為我們揭示了哪些食品安全風險點?又有哪些知名品牌曾登上國抽不合格黑名單?
2024年市監總局食品抽檢合格率98.6%
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抽檢食品及其相關產品共計15226批次,其中合格15013批次,不合格213批次,總體合格率達98.6%。
縱觀近五年數據,雖然市場監管總局每年檢出的不合格食品批次數有所波動,但食品安全整體合格率始終穩定在97.9%以上,這表明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環境得到有效保障。
去年3月通報不合格批次最多
2024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連續發布兩期食品抽檢不合格通告(〔2024年 第7號〕、〔2024年 第10號〕),共通報39批次不合格食品,成為2024年不合格食品通報批次數量最多的月份。
特殊膳食食品是不合格“重災區”
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抽檢涵蓋了26個食品類別,檢出不合格批次數量最多的前三類分別為特殊膳食食品、水果制品、調味品,共占不合格比例的40.4%。
特殊膳食食品指的是為了滿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營養需要,按特殊配方專門加工的食品。其主要包括嬰幼兒配方食品、嬰幼兒輔助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及除上述類別外的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如運動營養食品、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食品等。
抽檢不合格食品超六成來自線下渠道
經本刊統計,在213批次不合格食品中,超六成(62.4%)來自線下實體渠道,近四成(37.6%)分布于線上電商平臺。具體來看,線下問題食品主要集中于商超、便利店等實體零售終端;線上渠道則覆蓋主流電商生態,包括綜合類平臺、社交電商及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傳統與新興消費場景均有所涉及。
質量指標是不合格主因
2024年食品抽檢數據顯示,不合格問題主要集中在五大類:質量指標不達標、食品添加劑超量或超范圍使用、污染物超標、微生物超標以及農獸藥殘留。
具體表現為鈉含量異常、菌落總數超標、維生素B1/B2含量不足,以及鋁的殘留量、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等問題。
關于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頻頻上榜的原因,一名資深檢測工程師回復《消費者報道》:“一些食品如有‘高鈣’‘富含DHA’等宣傳,從法規層面看,產品中該營養素的實際含量必須要滿足一定的聲稱條件,而不是說商家想怎么宣傳就可以怎么宣傳的。”
以“高或富含膳食纖維”為例,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的規定,使用該宣稱的產品,膳食纖維含量須≥6g/100g(固體)或≥3g/100g(液體)。
除了夸大宣傳或者偷工減料,上述工程師還提到:“其實更普遍的原因是產品生產環節上的瑕疵,例如配料混合不均勻,導致部分產品中營養素含量不足或超標。另外,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加工、儲存過程中容易受到溫度、光照、氧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活性降低或失效,也就是說廠家投料沒問題,但是一些不穩定的營養素分解了。”
黃金搭檔、禾泱泱、寶寶饞了等品牌上“黑榜”
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的抽檢數據顯示,標稱生產企業為龍景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小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芍新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江西貝膳食品有限公司上榜次數最多,均有3次不合格記錄。
其他品牌方面,黃金搭檔、禾泱泱、寶寶饞了、康比特、蒙都等知名品牌也在不合格之列。其中,商標為“黃金搭檔”的女士復合維生素礦物質片(菠蘿味)、復合維生素礦物質片(菠蘿味)、多種B族維生素C咀嚼片(草莓味)均為營養素不達標;禾泱泱嬰幼兒有機稻鴨原生?泡芙條-菠菜味、蒙都元氣糧·牛肉片(五香)則為菌落總數超標;寶寶饞了有機嬰幼兒黑芝麻醬總鈉項目不合格。
此外,還有2批次俄羅斯食品(巧力蓮牌布拉格奶油果醬提拉米蘇蛋糕、切廖穆什卡牌酸奶奶酪提拉米蘇口味蛋糕)均因山梨酸及其鉀鹽超標被判不合格。
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 1批次嬰幼兒米粉菌落總數最高超標74倍
標稱每一(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江西傲龍優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姥姥的稻田?嬰幼兒益生菌配方米粉(高鈣)(520克/罐,2023/1/1)菌落總數嚴重超標,同一批次產品5次檢測結果分別為530000、740000、340000、700000、610000(單位:CFU/g),遠超標準要求(5次均≤1000CFU/g,且最多允許2次≥10000CFU/g)。
菌落總數超標會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破壞營養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在嬰幼兒米粉中,菌落總數超標還可能直接影響嬰兒的消化系統,引起健康風險。
◎ 1批次產婦專用營養素13項指標不合格
標稱上海仁良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出品、武漢格林恒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瑞琻特醫產全素產婦專用營養素[150g(10g/袋×15袋)/盒,2022/7/11]檢出不合格,其中維生素D、硒、維生素A、維生素B1、鋅、鐵、維生素E、煙酸(煙酰胺)、二十二碳六烯酸、維生素C、鎂、鈣、膽堿項目均低于標準要求。
據了解,維生素A缺乏可能引起夜盲癥、干眼癥等眼部癥狀,還可能造成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二十二碳六烯酸缺乏或者過量都有可能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 1批次葡萄干霉菌超標220倍
標稱恰佰味(浙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恰佰味(浙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綠葡萄干(250g/袋,2024/4/1)霉菌檢出值為5500CFU/g,是標準值(≤25CFU/g)的220倍。
霉菌侵染食物后,不僅會分解食物營養,讓其變質,某些霉菌還可能會產生具有很強毒性的霉菌毒素,例如黃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等。
◎ 3批次“染色”月餅
標稱江西滕王閣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滕王閣心意禮盒裝月餅(560克/盒,2024/8/4)檢出了誘惑紅、亮藍、莧菜紅,標稱寧夏甜甜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京式迷你月餅(紫薯味)(計量稱重,2024/7/6)檢出了莧菜紅、亮藍,標稱湖南卓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軟心蛋黃月餅-八寶酥(散裝稱重,2024/7/12)檢出了檸檬黃、日落黃,3批次月餅均違規使用人工合成色素。
若長期過量攝入人工合成色素,可能會在體內積蓄,對腎臟、肝臟產生一定傷害。
◎ 2批次蜂蜜檢出禁用獸藥
標稱西昌市阿米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小釀蜜土蜂蜜(500g/瓶,2023/6/5)、標稱云南省武定玉宮蜂產品加工廠生產的祿武野壩子土蜂蜜[400g(100g/瓶×4瓶)/盒,2024/2/3]均檢出了呋喃西林代謝物。
呋喃西林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因其潛在致癌性和藥物殘留風險,已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歐盟、美國等)禁止用于食品動物(如養殖魚類、家禽、牲畜等)。
◎ 6批次麻油含禁用增香劑
標稱龍景翔寶業股份有限公司(原產地:中國臺灣)生產的4批次黑芝麻油,標稱安徽晨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芝麻香油(500mL/瓶,2023/6/3),標稱安徽省泗縣東昌府麻油廠生產的王樹棟小磨香油(500mL/瓶,2023/6/2)均因違規使用增香劑乙基麥芽酚被通報。
乙基麥芽酚在食用油中禁止使用。此外,過量攝入乙基麥芽酚對人體的肝臟功能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引發骨骼和關節的過早脆變、癌變等嚴重疾病。
◎ 八角、清水蓮藕是“漂白”重災區
2024年共有15批次食品在該項目上“翻車”,主要涉及堅果(巴旦木、瓜子)、醬腌菜(蓮藕)、香料(八角、白芷)、蜜餞(多味姜)、蔬菜制品(干黃花菜)、食糖(紅糖),其中清水蓮藕和八角上榜次數最多。
以蓮藕為例,由于本身富含多酚類物質,這使得其容易發生酶促褐變反應(類似蘋果切開變色的原理),因此在蓮藕表面呈現出褐色或黑色的斑點是很正常的,相反,如果遇到格外白皙的蓮藕要加倍小心了。
◎ 14批次食品部分強化營養素“未檢出”
14批次食品標簽上標注的強化營養素與實際添加情況明顯不符,部分強化營養素的檢測結果顯示“未檢出”,主要涉及營養米粉、面條、奶粉、鈣片等。例如,標稱南京同仁堂樂家老鋪(菏澤)醫藥有限公司總經銷、安徽國善中園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軟骨鈣片(特殊膳食食品)[72g(1.2g/粒×60粒)/瓶,2023/10/8]標稱含有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均未檢出。消費者食用該類食品后無法獲得預期的營養素補充。
【特別聲明】:本篇內容所采用的原始數據均源自國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數據客觀真實。如相關抽檢結果數據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實及認定后確認有變更事實的,請及時聯系本刊。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13-534-0.html染色月餅、漂白蓮藕、增香芝麻油……一起看看去年檢出哪些問題食品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