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85年,中國銀行發行了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過去四十年,信用卡市場一路上揚,并走向飽和。如今,流通卡規模收縮,交易額下降,不良率上升等問題凸顯,靠規模擴張的獲客方式難以為繼,精細化運營成為必答題。時代財經推出《信用卡變局》專題,關注行業革新下的個體、企業和趨勢。
金價狂飆突破歷史高位,信用卡套現“炒金熱”成銀行監管新靶點。
4月21日,現貨黃金突破3400美元/盎司大關,再度刷新歷史紀錄。上海黃金交易所當日緊急發文,要求會員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工作,理性投資。
隨著金價持續上漲,眾多投資者心動不已,“炒金”升溫,一些不規范的投資行為也開始浮現。部分投資者企圖通過信用卡套現或消費貸資金入手黃金投資,社交平臺上不乏信用卡“炒金”獲利的分享帖。“利用多張信用卡套現80萬元買金,一周內浮盈近4萬元,收益率已近5%?!蓖顿Y者賀珠兒(化名)向時代財經表示。
針對此類情況,銀行出手防控。近期,廣發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公告,禁止信用卡資金流向黃金、股票等投資領域,對違規者將采取管控措施。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向時代財經表示,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滿足持卡人日常消費所需,而“炒金”顯然超出了這個范疇。信用卡“炒金”背后存在的投機行為,可能會為銀行帶來較高的合規風險與貸后風險。
與此同時,信用卡風控升級也“誤傷”了不少用戶。許多用戶遭遇額度“斷崖式”下降、還款即降額等問題,引發消費者爭議。黑貓投訴平臺上,有不少消費者反映“上一秒還款,下一秒即降額”,相關投訴案例在黑貓投訴平臺累計已近萬條。
對此,銀行表示是基于多維度風險評估,但部分用戶認為銀行解釋籠統。業內人士指出,在信用卡業務風險上升背景下,銀行收緊風控雖有必要,但也應注重精準度與透明度,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炒黃金”賭徒成為信用卡監管新靶點
金價屢創新高,在高收益誘惑下,黃金投資領域開始滋生一批“賭徒”心態的投資者,部分人試圖通過信用卡套現或消費貸資金“薅羊毛”買賣黃金套利。。
長期關注黃金價格走勢的賀珠兒告訴時代財經,其通過多張信用卡套現80萬元買了黃金,利用大概一個月的免息期,到期后就把黃金全部賣出償還貸款?!耙?62元/克買入,現在滬金已經突破800元/克,一周內浮盈近4萬元,收益率已經接近5%。拋售后還款應該能賺一筆?!?/span>
“用信用卡刷2萬元買黃金,不到一個月賺了15%,后悔沒有多買點”“用信用卡買的200克黃金,11天賺了3600元”……某社交平臺上,此類分享帖引發網友熱議。此外,部分投資者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偽造黃金珠寶類商戶MCC碼(商戶類別代碼),將信用卡資金轉入黃金T+D賬戶或實體金條交易,利用免息期進行價差套利。更有甚者,通過多張信用卡“以卡養卡”循環套現,投資黃金的杠桿資金高達數十萬元。
這種“刀尖舔血”的操作成為銀行監管新靶點。近期,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江蘇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機構發布公告,明確禁止信用卡資金流向黃金、股票等投資領域,違者將面臨降額、限制交易乃至終止分期等管控措施。
圖源:廣發銀行官網
“我們近期對部分信用卡用戶進行了額度調整和交易限制,主要是為了防止資金違規流入高風險投機領域。”某股份制銀行相關工作人員楊鵬(化名)告訴時代財經。他表示,隨著黃金、股票、基金等市場波動加劇,部分用戶利用信用卡套現進行投機操作,這種行為不僅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也違反了信用卡的使用規定。
信用卡“炒金”存在諸多風險隱患。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向時代財經分析稱,信用卡炒金存在三重風險:第一是合規風險,銀行嚴禁信用卡資金用于投資,違規將面臨賬戶凍結、信用降級等處罰,甚至影響個人征信記錄;第二是投資風險,金價波動疊加信用卡免息期限制,易導致套現資金無法及時回籠,產生高額利息和逾期風險;第三是市場風險,短期套利行為會放大金價波動,引發“多殺多”式踩踏,人為推高金價形成泡沫,破壞市場定價機制。
卜益力提示,投資者應當充分認識使用信用卡資金“繞道”投資黃金的多重風險,嚴格遵守金融監管規定,選擇合規的投資渠道和方式,理性參與黃金市場投資。
蘇筱芮也向時代財經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信用卡炒金屬于變相“加杠桿”,杠桿過高會加重持卡人的還款負擔,違規使用還存在資金被提前收回的可能性,可能給持卡人造成更大的財務風險,進而引發逾期、帶來征信等方面的一系列連鎖問題。
信用卡風控升級“誤傷”用戶,還款即降額引爭議
此次信用卡風控升級不僅將矛頭指向了信用卡資金違規流入黃金、股票等投機領域,還直指傳統的套現、逾期等風險行為,也有用戶遭信用卡升級風控“誤傷”。
時代財經調查發現,近期部分用戶遭遇信用卡額度“斷崖式”下降、使用場景受限等問題,甚至有持卡人在按時還款后額度被即時調降,導致資金規劃被打亂。
近期,包括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對部分信用卡用戶進行了額度調整和用卡限制。在黑貓投訴官網上,截至4月21日,超9400條投訴涉及信用卡降額問題。此外,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信用卡額度突然被降”相關話題的筆記多達2萬多篇。
上海信用卡用戶李陽(化名)向時代財經反映,其持有的信用卡額度從5萬元驟降至1萬元,影響了日常消費,銀行對此解釋為“基于用卡行為的風險評估”。
更令部分消費者困惑的是,還款操作竟成為觸發降額的導火索:“剛還完8442元,額度立刻從2.4萬元降至1.58萬元,縮減額度剛好接近還款金額。”在黑貓投訴官網上,類似案例并非孤例,多位用戶表示,在正常使用且無違規記錄的情況下,額度仍遭下調,甚至被暫停用卡功能。
某城商行工作人員向時代財經透露,部分銀行算法會將“全額還款后立即刷空”識別為套現特征。
除個人用戶外,小微企業主的經營性周轉需求同樣遭受沖擊?!斑M貨季需要短期資金周轉,突然降額直接打亂采購計劃?!睎|莞市電子元器件經銷商陳明(化名)向時代財經表示,其持有的兩張信用卡均被限制批發類商戶交易。
楊鵬向時代財經透露,銀行進行這些操作是基于多維度的風險評估?!拔覀儠鶕脩舻南M行為、還款記錄、信用狀況等進行綜合判斷。如果發現用戶存在異常交易,比如短期內頻繁大額消費、長期最低還款等,就會采取相應的風控措施?!睏铢i解釋道。
不過,部分用戶認為銀行解釋過于籠統,缺乏具體違規證據。李陽向時代財經表示,他的信用卡突然被降額,原因是銀行懷疑其賬戶存在套現行為?!拔掖_實有過幾次大額消費,但都是正常購物,銀行沒有提前通知就對我的信用卡進行降額?!?/span>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信用卡業務風控趨嚴源于風險上升。中國人民銀行2月14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27億張,同比下降5.1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1239.64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6.32%,占應償信貸余額的1.43%。發卡量減少與逾期金額攀升形成的“剪刀差”,促使銀行收緊風險敞口,加強風控以降低不良貸款率。
面對“誤傷”爭議,某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向時代財經表示,信用卡業務是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監管政策的收緊,銀行對風險的敏感度顯著提高。“銀行采取降額等措施是為了防范潛在的信用風險,但這種做法可能會‘誤傷’部分正常用戶,影響他們的消費體驗和資金規劃?!?/span>
該教授建議,銀行在實施風控措施時,應更加注重數據的精準性和透明度?!巴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銀行可以更準確地識別風險用戶,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同時,銀行應提前通知用戶并說明降額原因,給予用戶申訴和解釋的機會,以維護用戶的合法權益?!?/span>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9-67135-0.html信用卡風控風暴來襲:有投資者刷卡炒黃金1周賺4萬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