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多次提及的“完善農險經營退出機制”迎來突破性進展。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印發《北京地區農業保險經營管理綜合考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對考評結果為D級的機構或連續2次考評結果均為C級的機構,根據有關規定,不再符合農險經營條件。
業內人士表示,明確農險經營退出機制具有重大意義,不僅起到明確督促和警示作用,有助于提升農業保險市場整體質量,長遠來看,也有助于保障農民利益,推動農業保險更好服務于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
成績“不合格”將被淘汰
《辦法》明確,北京地區農險經營綜合考評指標體系主要結合北京市農業發展實際,包括經營條件、考核評分兩大類別,涵蓋農險業務經營條件、合規管理、內控管理、經營服務能力、業務創新五個指標維度,41個具體指標。
其中,經營條件類指標主要評價保險公司農險業務經營條件的持續具備情況,考評結果分為通過、不通過兩種情形;考核評分類指標主要評價保險公司農險的經營管理水平與服務質效,包括內控管理、合規管理、經營服務能力、業務創新四個維度,基礎分值為100分。綜合考評的考評結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分別對應不同的差異化監管措施。
具體來看,對考評結果為A級的保險公司,鼓勵其持續提升農險經營管理水平與服務能力,支持其加強農險產品與服務創新。對考評結果為B級的保險公司,可通過監管談話、下發風險提示函等方式,督促其提升內部管理水平,補齊短板。對考評結果為C級的保險公司,可采取監管措施責令其改正,對于下一評估年度考評結果仍為C級的保險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其不再符合北京地區農險經營條件。對考評結果為D級的保險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其不再符合北京地區農險經營條件,并責令限期改正,在限制改正期間內停止接受農險新業務。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將視情采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近年來,農險經營主體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加劇,經營亂象也在各地發生,北京金融監管局完善農險經營退出機制恰逢其時,此舉有助于打擊農險經營不善甚至違法違規的機構。另外,綜合考評結果為A的險企也能為同業樹立榜樣,促進農險高質量發展。”業內人士分析稱。
在此基礎上,《辦法》進一步明確,農險經營綜合考評工作原則上每年一次,將對全部或部分保險公司上一年度的農險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考評,對考評為A級的保險公司,可在后續1個年度內免于參加綜合考評工作。
嚴監管倒逼農險精細化、規范化
“完善農險經營退出機制”由來已久。早在2020年6月,原銀保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明確農業保險業務經營條件的通知》明確規定,建立農險經營的退出機制。一方面,保險機構不符合條件經營農險業務的,由原銀保監會或其派出機構責令限期改正,停止接受新業務;逾期不改正或造成嚴重后果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可責令停業整頓或吊銷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另一方面,保險機構因自身原因主動退出的,應向監管部門報告。
某資深農險業務負責人分析稱,彼時,監管部門對農險經營退出的考量,更多只是涉及“農險業務經營條件”是否符合以及險企自愿退出的情形。如今,《辦法》對轄區內農險經營退出機制作出了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并且通過一年一度的考評,或將推動農險經營退出“常態化”落地。
“《辦法》的出臺是積極響應前不久金融監管總局下發的《關于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即‘農險十條’)。”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農險十條”中提到,保險監管部門應適時對各層級保險公司進行綜合考評,不符合條件經營農險的,責令限期改正,停止接受新業務,逾期不改正或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依法依規采取監管措施或實施行政處罰。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強調規范市場秩序、完善退出機制外,監管部門還對農險經營的承保理賠服務質效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強化投保精準性管理方面,“農險十條”要求保險公司加強承保信息精準性管理,對集體類業務和規模經營主體類業務分別提出了驗標要求;在理賠服務上,還要求各地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應及時更新重要保險標的的損失鑒定技術規范,以提高損失確定的公信力;針對農險市場常年存在的“應收保費”頑疾,提出鼓勵有條件的省份推動各省級財政部門與保險公司省級分公司結算模式。
“隨著我國從農險大國向農險強國邁進,農險經營也將告別粗放式階段,精細化、規范化發展是大勢所趨。”上述負責人說。(記者 李丹琳)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9-66538-0.html北京建立農業保險經營退出機制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