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我校太白校區成功召開。我校張國偉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我校舒德干院士、中山大學張培震院士、浙江大學楊樹鋒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長安大學彭建兵院士、我校趙國春院士、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強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章軍鋒教授、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王洪亮研究員、長安大學溫漢捷教授、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范立勇高級工程師、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李榮社教授參加會議。陜西省科學技術廳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處處長朱曉衛應邀出席會議。我校黨委書記蔣林,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地質學系主任張志飛,地質學系、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點實驗室及應用基地負責同志及學術骨干代表參加會議。會議開幕式由科技處負責人主持。
蔣林在致辭中向對學校和實驗室建設發展給予關心和支持的專家和領導表示感謝。他指出,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為學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引領學科發展提供了更高的發展起點。學校將全力支持學術委員會開展工作,認真聽取各位院士專家的意見建議,確保委員會能夠充分發揮戰略引領和決策咨詢作用,切實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地球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為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朱曉衛代表陜西省科技廳宣讀了《陜西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同意西北大學聘任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實驗室主任的批復》;張志飛代表學校宣讀了《西北大學關于聘任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點實驗室首屆主任、副主任及學術委員會委員的通知》。
會議期間,舉行了實驗室戰略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實驗室和應用基地負責人聘任儀式。蔣林為實驗室戰略指導委員會主任張國偉院士、副主任舒德干院士頒發了聘書;為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肖文交院士,副主任朱日祥院士、趙國春院士,委員張培震院士、楊樹鋒院士、丁林院士、彭建兵院士、徐星院士、王軍、王強、章軍鋒、董云鵬、張興亮頒發了聘書。朱曉衛為實驗室主任董云鵬頒發了聘書。董云鵬為實驗室副主任張志飛、袁洪林、陳立輝、龍曉平、韓以貴、田新紅頒發了聘書。
根據實驗室建設發展需求,實驗室聘請王洪亮為礦產應用基地主任,聘請李榮社、龍曉平為礦產應用基地副主任;聘請范立勇為能源應用基地主任,聘請吳志宇、王建強為能源應用基地副主任,聘請溫漢捷教授為實驗室客座研究員。重點實驗室主任董云鵬為應用基地主任、副主任、客座研究員頒發了聘書。
會議第二階段由肖文交院士主持。董云鵬作了工作匯報,系統梳理了實驗室的歷史貢獻,重點闡述了實驗室以“構造-環境-生命協同演化及其資源能源效應”為核心的科學研究思路,并介紹了重組后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未來規劃及預期成效。
與會專家共同圍繞實驗室科研布局與國家戰略需求深度融合展開交流討論,為實驗室建設與發展建言獻策。專家建議,實驗室要從地球系統科學的角度充分融合陸內構造動力學與早期生命演化等特色優勢方向,立足西北區位優勢,進一步凝練戰略定位的核心內涵,強化不可替代的學科使命。他們指出,實驗室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礦產、能源兩大應用基地的作用,強化應用基地與基礎研究深度融合,力爭產出標桿性的亮點成果。專家還建議要建設高水平人才梯隊,重點強化青年人才引育并舉機制;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強弱項、補短板,提升實驗室技術平臺支撐能力;強化學科交叉融合,持續提升各團隊承擔競爭性科研項目能力,提前布局謀劃承擔國家重大科學任務。
董云鵬在表態發言中表示,將逐項落實專家建議,重點加強優勢方向融合、強化與應用基地協同攻關及人才團隊建設等工作。
張志飛在充分聽取了各位專家的意見與建議后表示,將嚴格對照國家戰略需求做好重大科研任務布局,持續深化與長慶和地調中心的合作,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建設好全國重點實驗室是落實黨中央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行動,是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要。本次會議的圓滿召開,為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實驗室依托我校地質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聚焦地球早期演化、生命起源與重大地質事件的耦合聯動機制等重大科學問題,以大陸構造-環境-生命協同演化為研究主線,圍繞大陸起源與構造、早期生命與環境等地球科學前沿,重點解決大陸起源和早期地球構造體制、大陸聚散過程及其動力學、重大地質事件的生態環境效應和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等關鍵科學問題,創建前板塊構造體制、構造-環境-生命協同演化理論體系,搶占大陸構造和早期生命研究高地,引領地球科學前沿領域研究。同時,深入探索造山帶和盆地形成演化過程中的構造-環境-生命協同作用機理及資源能源效應,揭示盆地多種資源(油氣、煤、氦、鈾、鋁土、地熱等)同盆共存富集過程,為構建多種資源高效協同勘探的技術體系、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前身,2008年通過科技部驗收。曾是陜西省屬高校唯一的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西北地區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唯一的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支撐服務西部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及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該實驗室圍繞陸內構造及動力學、構造過程的資源能源效應和構造-環境-生命協同演化三個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國家和企業重大、重點科技項目60余項,發表Nature和Science研究論文15篇,以第一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等5項國家級獎勵;在“沿中央造山系的聚合過程、大陸深俯沖的超高壓變質示蹤、構造過程的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新元古代構造-環境變化-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等方面均取得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所提出的超大陸重建、秦嶺復合造山、三幕式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理論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鄂爾多斯盆地多種能源成藏機理為國家能源戰略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圖/段榮)
會場
頒發聘書
合影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8-3620-0.html大陸演化與早期生命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