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連市金州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孫志遠
在祖國的教育事業中,援疆教師如同璀璨的星光,為新疆地區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的音樂課上,援疆教師積極探索德育滲透的實踐路徑,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幼兒保育人才書寫著動人篇章。
文化融合:音樂中的德育基石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織的地區。援疆教師在音樂課上,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將新疆各民族傳統音樂與現代幼兒音樂教育相結合。比如,在教授維吾爾族傳統音樂十二木卡姆選段時,教師不僅向學生講解音樂的節奏、旋律特點,更深入介紹這些音樂背后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內涵,如維吾爾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團結的珍視。通過讓學生感受本土音樂文化的魅力,增強他們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在德育層面上筑牢民族文化根基,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懷。
音樂故事:情感與品德的滋養
每一首音樂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援疆教師巧妙地運用音樂故事在音樂課中滲透德育。在幼兒保育專業的課堂上,教師選取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如講述民族團結的兒歌。教師通過生動地講述這些歌曲創作背后的故事,把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理念傳遞給學生。像歌曲《娃哈哈》,教師講述各族小朋友在祖國大家庭中快樂成長的故事,讓學生理解不同民族間和諧共處的美好。這些音樂故事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培養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和積極向上的情感。
音樂活動:團結協作與責任感的培育
援疆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德育洗禮。例如,組織班級合唱比賽,要求學生共同選擇一首具有積極意義的歌曲,如《相親相愛》。在準備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負責組織排練,有的負責服裝道具,有的負責指揮。不同民族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在集體活動中每個人所肩負的責任。同時,在音樂表演活動中,學生們需要尊重彼此的民族文化特點,學會欣賞和包容不同民族的藝術表現形式,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團結和文化交融。
榜樣力量:師德與德育同行
援疆教師本身就是一面旗幟,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音樂課上,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耐心和關愛,無論學生的民族、音樂基礎如何,都一視同仁。教師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新疆這片土地的深情,深深感染著學生。他們以自己的敬業精神,向學生傳遞著堅守、奉獻和責任的價值觀念。在面對教學條件的困難和文化差異的挑戰時,援疆教師積極樂觀的態度成為學生學習的生動教材,引導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勇于擔當,為建設美麗新疆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在幼兒保育專業音樂課上的德育滲透實踐,援疆教師為新疆的中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培養出一批既有扎實專業技能,又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幼兒保育人才,為新疆的幼兒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8-259-0.html援疆教師在中職幼兒保育專業音樂課上德育滲透的實踐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呈現融合之美,培育審美品位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