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的城市,好像會更浪漫些。
想象一下,坐在海邊,感受著輕柔的海風,聆聽著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在海水退潮時,踏入淺灘,翻開一塊塊礁石,尋找那些被潮水暫時遺忘的螃蟹、小魚、海蠣和海螺;朝起觀海上日出,暮落賞霞彩漫天......
在廣東地區,當人們提及海,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或許會想起湛江、陽江,還有深圳、惠州。而在粵西茂名,同樣隱匿著一片海域,雖低調,卻擁有著寧靜而慵懶的海島風光。
△ 茂名架海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阿力米熱/攝
茂名,位于廣東省西南部,鑒江中游,東毗陽江,西臨湛江,北連云浮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南臨南海。全市陸地總面積11455平方公里,約占廣東省陸地面積的6.4%;海域面積75平方公里。
這片海域,孕育了茂名的富饒與生機,例如中國第一灘、放雞島吸引著廣大游客的目光;豐富的漁業資源,也造就了人們對鮮味的極致追求。
然而,茂名的富饒不止蘊藏在海洋中,層層的山巒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無盡財富。
向海而行,追“鮮”
到茂名旅游,去海邊,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沿著廣東濱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一路前行,可領略水東灣、博賀灣大橋及晏鏡嶺疍家墟、童子灣、中國第一灘、西葛漁村、浪漫海岸、蓮頭嶺等風光,這綿延182公里的海岸線,宛如一條紐帶,將這座城市與海洋緊密相連。
在這眾多景點中,中國第一灘作為志性景點之一,其地勢寬闊平緩,海水清澈透明,是“兩點一線”(中國第一灘、晏鏡嶺及沿海岸線)黃金海岸線的起點。
△ 晏鏡嶺海域 圖源:黃文軍/攝
小邱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節假日期間,帶上家人一起去茂名看海、吃海鮮是最放松不過的選擇。
“從大灣區出發,前往茂名的中國第一灘,大約需要三個半小時的車程,去到可以游泳、沖浪,還有香蕉船滑翔傘供游客體驗。繼續前行,便可抵達晏鏡嶺,沿著棧道爬到山頂,可以看到白色燈塔,再散步去童子灣看日落,回程還能在大排檔吃海鮮,螃蟹、生蠔、花甲、瀨尿蝦等等,新鮮又便宜。”她說。
△ 茂名海邊趕海 圖源:譚振洲供圖
除了中國第一灘等著名景點,茂名還隱藏著一個被譽為“馬爾代夫”的秘境——蓮頭村的巴布幾內灣(茂名電白黎話),名字看起來像外國的地名,實際上它是位于廣東電白的小眾海灘,原名是架海灣。
巴布幾內灣不大,毗鄰“架海神燈”,但因為尚未被開發,所以還保留著一片“玻璃海”的原始風貌。還未修公路時,曾經是本地人騎著小電驢走小道來賞海的秘密基地。
在這片海域,體驗趕海的樂趣亦別具一格。
“趕海之樂,莫過于尋寶之趣。若是看到沙地上一個小凹槽,一頭有個小鼓包,挖下去可能就是蛤蜊或海螺。找蟶子更有意思,當你在泥灘上發現這兩個小孔時,可以往孔里撒一些鹽,蟶子受到鹽的刺激會試圖逃避,就自己從沙里鉆出來了。”小邱說道。
據了解,在巴布幾內亞灣的海域內,不同的季節能抓到不同的海鮮。春季盛產生蠔,三月份可捕撈蝦茹,三四月份則有海蜇和海菜,夏季則以海螺為主,到了十月份,雜魚成為主要捕撈對象,而十一月和十二月則是蝦皮的豐收時節。
△ 在茂名海邊趕海撿到豬仔螺 圖源:譚振洲供圖
然而,在茂名趕海的樂趣,不僅這些。每個沙灘的資源都不一樣。到西葛沙灘可以看大輪船,看日落,挖蛤蜊;到牛母石可以抽皮皮蝦、抓海膽,到童子灣抓螃蟹,到架海抓魚、撿螺、抓黎明蟹……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特殊的地理環境,茂名電白造就了美食“鮮”文化。
據當地市民介紹,在浪漫海岸景區中,清晨6點左右,漁船滿載而歸,靠港卸貨。漁夫們熟練地將海鮮分類、打冰、裝車,準備將這些來自深海的美味運往各地的市場。離得近的市民,就會直接驅車前往碼頭,挑選那些活蹦亂跳的魚蝦,生蠔、沙蟲、水蟹等海產。
△ 趕海收獲的海膽 圖源:譚振洲供圖
買到海鮮后,會拿到岸邊的飯店去加工,烹飪手法多傾向于采用白灼海鮮,最大程度地保留海鮮的鮮美和營養。也會同海鮮與生姜、大米一起放入砂鍋中,慢慢熬煮海鮮粥,海鮮的鮮美逐漸滲透到米粒之中,粥汁變得濃郁,品那口躍于舌尖“鮮”。
豐饒的海產資源,不僅滋養著這方水土的人們,還給茂名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數據顯示,2023年,茂名市海洋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64%,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名義增速3.53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35%,海洋經濟對地區增長的貢獻率達42.18%,“藍色經濟”的引擎作用越來越明顯。
△ “巴布幾內灣”海域的海洋牧場 圖源:張鵬飛/攝
同時,當地充分利用漁業資源優勢,拓展深遠海利用新空間,大力推動海洋牧場建設,構建起從捕撈、種業、養殖、加工到海洋文旅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全鏈條。
在蓮頭嶺南部約0.6公里,一處面積約48公頃的海域上,整齊排布著數十個碩大的重力式深水網箱。這些深水網箱周長約90米,有效養殖容積約4500立方米,主要養殖金鯧魚、石斑魚、軍曹魚等高價值海水魚類。
有海,更不缺山
如果說,一個地方只有海就會略顯單調。茂名則完美糅合了山、海的元素。
從地理結構來看,茂名的北部和東北部是云開大山、云霧山和天露山集結形成的山地,面積1300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11.38%。在這片廣袤的山區中,約有三分二的山都在信宜市。其中,大田頂以海拔1704米的高度,被譽為粵西第一高峰。
?大田頂位于信宜市大成鎮東部,地處亞熱帶南端,是西江支流黃華江的發源地。大田頂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池”,高程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人稱“天湖”。
此外,山谷與山麓區域分布著形態各異的石景,山間的原始森林,還蘊含著眾多珍稀動植物資源及名貴中藥材。
面對著獨特的自然景觀,大田頂自然成為了徒步愛好者的圣地。
△ 大田頂 圖源:黃文軍/攝
據了解,大田頂的徒步難度相對較低,有水泥路可以直達山頂,適合自駕或全程徒步。有的徒步者選擇從大成鎮出發,沿著盤山公路或小路徒步至山頂,全程用時近一個半小時。
而對于尋求挑戰的徒步愛好者來說,大田頂提供了一條結合型路線,可以先登頂爐塘頂,然后穿越到大田頂。“站在大田頂的山巔,可以俯視群山,體驗云海翻騰的景色。最重要的是徒步爬山很解壓,每一步都有新的風景,每一處都有新的驚喜。”小柯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到。
除大田頂外,信宜地區亦有馬安竹海之勝景。三萬畝的高山竹林綿延貫穿平塘鎮馬安村全域,該竹海被三座山峰所環繞,其間高山、瀑布與梯田交相輝映,是廣東省少有的高山自然資源。
馬安竹海景區設計保留原始民居黃色土坯墻的歷史底蘊,提取原始民居石壘房特點,讓建筑體量富于變化,不至于單調乏味;融合竹文化元素于建筑(門窗,欄桿、格柵)的細節之處,完美詮釋當地竹文化的傳承。
同時,以高山竹海、草甸、天池等自然景觀為基礎,重點發展高山度假、高山竹藝、高山種養三大產業環節,構建了高山產業的新體系。
得益于豐富的自然景觀,高山度假主要以休閑度假、生態旅游、康養生活、竹美食體驗為主;有半山酒店、民宿、SPA理療、茶室、瑜伽、劇本殺等生活娛樂設施,竹筒飯、竹筒酒、 竹筒茶、竹筒雞等美食更是豐富多彩、津津有味。
△ 馬安竹海 圖源:黃品樺/攝
△ 竹筒飯
除此之外,豐富的森林資源,還孕育出了諸如三華李、山楂等多種優質水果。作為全國最大的三華李生產區,茂名信宜市素有“三華李之鄉”的美稱,全市種植李子32.71萬畝,總產33萬噸,一二三全產業鏈產值達53.2億元。其中錢排鎮又是信宜市“三華李第一鎮”。
為了聚集資源,信宜還結合三華李特色產業,打造白石鎮三華李主題公園、錢排鎮“中國李鄉·山水雙合”“李花谷”等文旅項目,吸引了無數游客慕名前來。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三華李成熟季節,當地累計接待游客逾50萬人次。
浩瀚大海、百里沙灘、俊秀山峰、鮮甜佳肴……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資源,茂名,這座兼具山川與海洋之美的城市,蘊藏著無數的瑰寶,等待著人們去探尋、去體驗。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4-109-0.html越山向海:登最高的山,趕最浪的海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