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醫藥終于領漲了。
二季度開局,醫藥股一馬當先展現出強勢上漲姿態。4月1日,醫藥生物行業全線爆發,申萬生物醫藥指數全天漲幅3.34%,CRO、創新藥方向強勢領漲。具體行業板塊方面,當日,化學制藥、生物制品、醫療服務漲幅分別為4.61%、4.49%、4.21%,醫療器械、中藥漲幅分別為3.26%、3.06%。
ETF方面,多只港股相關醫藥ETF集體大漲,截至4月1日收盤,14只相關醫藥ETF漲超5%,其中,港股創新藥50ETF漲幅達7.27%。
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早盤,相關ETF有所下跌,部分資金撤出。
個股掀漲停潮,歐康醫藥4月1日盤中“30cm”漲停,隴神戎發、多瑞醫藥、誠達藥業、和元生物等“20cm”漲停,熱景生物、睿智醫藥、科興制藥、艾迪藥業、一品紅等漲超10%,昭衍新藥、哈三聯、聯環藥業、潤都股份、魯抗醫藥、海欣股份、羅欣藥業等漲停。
關于行情驅動因素,華南某行業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前期科技股漲幅較高,醫藥板塊此前并非熱點,亦不擁擠,適合成為防御品種,因而部分資金從高位科技股轉向估值洼地,形成板塊輪動效應;同時也有一些突發事件在催化市場情緒,醫藥板塊成為資金追捧的熱點。
多重因素驅動板塊增長
消息面上,中國新聞網援引俄新社當地時間3月30日報道稱,俄羅斯疑似出現了一種未知病毒,患者感染癥狀包括咳嗽帶血和高溫達39攝氏度。目前,醫生尚未確定疾病的原因和病毒類型。醫學專家正在研究新感染病例,試圖找出未知病毒的來源及治療方法。
另有消息顯示,3月31日,俄羅斯“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Rospotrebnadzor)官員對外發表聲明,稱“沒有證據表明一種新的,或不明原因的病毒在俄羅斯聯邦境內傳播”。該機構是俄羅斯政府負責公共衛生事務的主要機構之一。
政策方面,3月31日晚消息,日前在《民主與法制》周刊發表文章表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鼓勵國有企業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快形成產業影響力。據了解,并購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從低效領域向高附加值環節轉移。
同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就《關于優化全生命周期監管 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舉措(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提出,強化標準引領創新,進一步完善高端醫療器械標準體系。加快發布醫用外骨骼機器人、放射性核素成像設備等相關標準。加快推進醫用機器人、人工智能醫療器械、高端醫學影像設備等領域的基礎、通用標準和方法標準等制修訂工作,積極籌建醫用機器人、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強增材制造用醫用材料、腦機接口柔性電極、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標準化研究。開展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數字標準樣本數據集研究。根據產業發展和監管需求,通過快速程序推動高端醫療器械急需標準立項。
此前,3月26日,國家醫保局召開優化醫藥集采工作研發會,市場預期會議可能推進藥品集采優化細則。周末,一則開展優化醫藥集采工作研討會的通知截圖在業內流傳,同時被熱議的還有一份《進一步優化藥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見稿)》文件。有醫療行業觀察者表示,方案有一定可信度,但最終還是要等官方公開征求意見稿之后才能判斷,需要看具體條款。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優化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管”,2025年我國帶量采購政策重心從“擴面降價”轉向“穩價提質”。國泰君安近日在研報中表示,按照國家醫保局安排,2025年國家層面將在上半年開展第11批藥品集采,屆時集采規則有望從“唯低價導向”轉向“質量與成本均衡”,質量評估體系升級將加速低端產能出清,具備規?;c質控優勢的龍頭企業有望鞏固份額,業務模式迎來持續邊際改善。
再早幾日,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專注創新和特色化發展,深耕細分領域,培育發展一批中藥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鼓勵戰略性并購重組和資源整合,培優扶強龍頭企業。研究制定推動中藥工業企業全產業鏈布局的政策。
后續行情持續性幾何?
醫藥板塊的強勢表現不僅得益于政策紅利,行業基本面的持續改善也是重要推動力。
國內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3月30日晚間發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79.85億元,同比增22.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37億元,同比增長47.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61.78億元,同比增49.18%,2024年營收、凈利均創新高。此外,營收的同比增速是2019年后最高的一次,凈利潤的增速則創下近15年來的最高紀錄。
此外,百利天恒、恒瑞醫藥、三生國健、諾泰生物、匯宇制藥、艾力斯、科興制藥、宣泰醫藥、諾唯贊、康希諾等醫藥企業2024年業績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百利天恒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8.23億元,同比增長936.31%;營業利潤39.94億元,利潤總額39.9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達36.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4.38億元。
平安證券認為,創新藥行業有望延續景氣上行態勢。隨著前期研發的創新藥品從研發階段逐步進入商業化快速放量階段,創新藥品業績有望不斷兌現,相關藥企業績有望不斷提升。同時,優質國產創新藥的國際認可度不斷提升,近幾年國產創新藥對外授權金額和數量持續增長。根據丁香園數據,2024年我國創新藥對外授權總金額高達63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創新藥出海有望成為國內創新藥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期,國產創新藥頻頻放出對外授權交易公告。3月21日,和鉑醫藥宣布與阿斯利康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研發針對免疫性疾病、腫瘤及其他多種疾病的新一代多特異性抗體療法。
3月24日晚間,國內藥企聯邦制藥宣布與跨國藥企諾和諾德簽訂獨家許可協議。后者將獲得前者三靶點GLP-1藥物UBT251在海外的開發、制造和商業化權益。次日,默沙東又以最高17.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買下恒瑞醫藥的脂蛋白口服小分子項目,以獲得HRS-5346在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
國泰創新醫療基金經理邱曉旭認為:“我們看到中國對全球創新藥臨床和上市的貢獻度在持續提升,2024年中國藥企海外產品授權數量和金額再創歷史新高。在投資決策和組合配置上,我們更加擁抱具備長期空間的新治療范式、醫療與AI的交集、海外商業化等方向,同時識別短期由于悲觀情緒而被低估的剛需醫療標的的絕對價值?!?span style="display:none">JmD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對于股民而言,目前醫藥板塊的估值很值得期待。
醫藥行業已經歷了超過四年的調整期,2024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持倉進一步減少,機構持倉水平已降至歷史低位。國泰醫藥健康基金經理徐治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前期醫藥板塊調整幅度較大,本質原因是醫藥2021年前暴力上行的回歸以及醫藥行業本身基本面的不給力,龍頭公司不是貴就是基本面弱,因此指數連續跌四年?!?span style="display:none">JmD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我們醫藥一直維持之前的觀點:規避醫藥權重,買入有業績低估值的優質細分龍頭,尤其是便宜的國企龍頭。醫藥作為細分多的大賽道,確實也有很多細分賽道極度便宜,比如麻醉藥、國企、OTC賽道以及也有一些有基本盤支撐的創新器械等。具體到我們組合,延續過往選擇低估值的優質龍頭思路,主要配置在麻藥、創新器械、OTC器械、體檢、藥店等賽道,同時港股方面我們看好類似M3這樣的新模式公司。”徐治彪說。
(實習生孫偉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7-17767-0.html4月首縷“春風”吹到醫藥股:全線爆發,后續行情持續性幾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羽衣甘藍功效被神化、新茶飲接連押注纖體賽道,真是減肥利器嗎?
下一篇:阿爾茨海默病認知衰退新標志物發現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