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萍
統計顯示,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5.76億人,占整體網民的52.4%;微短劇也由此已超越網絡文學、網約車和網絡音頻等多類基礎數字服務,成為數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短劇指單集時長在幾十秒至幾分鐘、在短視頻平臺播放的敘事性視頻,以“三秒吸睛,五秒爆點,十秒反轉”為特征,適應當前信息接受與傳播的快節奏。但極端“追速”可能導致錯亂、失真等問題,微短劇并非越快越好,而是要在“快感”本色與“慢味”沉淀中保持平衡。
微短劇敘事需要保持“快感”
微短劇之所以讓觀眾感到“上頭”,就在于其快感敘事機制的融入。環環相扣的敘事邏輯與快節奏的情節進展,再加上強戲劇性要素的融入,使得微短劇能迅速捕捉觀眾的興趣點。
“快感”來源于對生死、時空、古今等現實概念的置換或顛覆。《重生命運的扭轉》《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等重生系列微短劇,開篇就呈現主人公的“重生”瞬間,主人公的重生或是在原定的故事背景中發生,或是穿梭到另一時空中延續生命,而后再以倒敘、插敘講述主人公的過往經歷。重生后的主人公能夠預知未來,并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在拯救自己的同時,也改變了原定的宿命;而“穿越”“穿書”的設定,使得時空與古今界限在虛擬世界中被打破,建構了跨時空而又消解線性時間的藝術世界。《和暗戀對象先婚后愛了》《閃婚后,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則以“閃婚”要素串聯全劇,先婚后愛的敘事邏輯充滿了快感,能夠使觀眾產生代入感。
“快感敘事”將快節奏與情感調動策略相融合,以敘述視角、人稱及節奏的變化激發審美情感,如《墜入春夜》以女主復仇為主線,在線性緊湊中插入反轉,帶給觀眾強烈的沖擊。而制作精良的微短劇能夠兼顧“快感敘事”和“嚴密邏輯”,體現出微短劇與文藝創作傳統的契合。這里所說的與傳統的契合,是指對于經典作品敘事策略的借鑒與融合,即故事發展以某個要素推進,使整個情節環環相扣,最終指向總主題。如《雷雨》的敘事邏輯以“發現”推進:周樸園發現了魯媽真實身份,30年前的往事也隨之復現;魯媽發現了周萍和四鳳的情感糾葛,鋪墊“雷雨”的爆發。矛盾沖突的制造及線性故事的遞進揭示了封建家庭對本性與情感的泯滅。不少微短劇創作正是以此為敘事策略,以快感敘事增強觀眾的情感波動,再加上邏輯性的故事遞進,在“快”的同時又賦予作品立體性的表達,如《不負春和景寧》的情節發展也以“發現”串聯:女主云綰寧被禁足后,男主墨曄逐漸發現她的身份和性格的不一般;德妃發現云綰寧當年被陷害的真相;圓寶的真實身份被發現。所有的故事被串聯在一起,以跌宕起伏的情節解開懸念,展現真情溫馨。
微短劇創作需要沉淀“慢味”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越是平凡的作品,越能給人以觸動:《人世間》《父母愛情》《幸福到萬家》《風吹半夏》等文藝作品聚焦小人物的故事,以個體的日常經歷串聯生活,主人公的勤奮、堅韌、頑強打動人心。在這些質樸平凡的作品中,有喜怒哀樂的情感交織,更有溫暖動人的生活感知,觀眾在欣賞文藝作品的同時,也能在現實體驗中升華主體感受,獲得來自平凡世界的力量。
作為當代文藝新類型的微短劇,同樣應主動融入生活,以平凡描繪勾勒時代變遷及觀念轉型,以精神凝聚、現實復歸形成“慢味”。如《醒獅》基于“個人-時代”坐標建構故事,用平凡人的眼光、語言、技巧、形象表達人生態度;《重回永樂大典》以慢鏡頭講述歷史故事,將細節刻畫寓于慢節奏講述之中,使微短劇成為了文化傳播的新載體。
從微觀來看,微短劇的慢味來自對日常生活的感知與反映。現實生活被搬上了屏幕,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或共情,慢下來的微短劇能夠成為承載情緒的載體。從宏觀而言,微短劇的慢味為文化傳播建立了新路徑,讓我們創造詩意現實,獲得精神享受,將文化的韻味與慢感注入日常生活。
在“快”與“慢”之間保持平衡
如何在快節奏時代中保持文藝之魅力?“中和”“平衡”等傳統美學觀念提供了新的思路,“盡善盡美”“文質彬彬”“物我融合”等強調創新與沉淀的融合。在微短劇的探索式創作、爆發式傳播的推動下,許多現象級的微短劇得以呈現,在人物設定、敘事節奏及審美風格等方面體現“快”與“慢”的平衡。如《家里家外》“辣妹子”與“耙耳朵”的人物組合,《招惹》《執筆》在快節奏中潛藏慢情感,《逃出大英博物館》兼具活潑與深意的審美風格……這些網感強、沉淀深的作品充分體現出網絡微短劇“微而不弱、短而不淺、劇有品質”的特征。
微短劇應留得住流量,守得住質量,經得起考量。流量背后的隱憂不可忽視,微短劇創作應堅守文藝本心,在保持“快感”的同時,強化現實體驗及藝術呈現,即在“快”與“慢”之間保持平衡。《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將快節奏與慢講述融合得十分巧妙:女主穿越到80年代后結婚、當后媽,劇情緊湊集中,一開始就呈現出“快感”節奏。但作品并沒有“一快到底”,而是以平淡生活進行“慢”的調和,女主與丈夫之間從陌生到熟悉的情感線、與小姑子和婆婆之間的相處都是基于日常的概括與凝練。《逃出大英博物館》以玉壺化為人為起點,展現出作者在結構及筆法上的“不凡”,既有微短劇的網感與新意,但蘊含其中的情感與理想又使得作品增加了現實底色;雖沒有理想化的激昂,但飽含沉淀于日常之維的平凡感知,既能承載情感,又能引領價值。
微短劇的“快感”敘事體現出網絡文藝的傳播特點,“快”的制作、敘事、傳播是獲得流量的策略,如泛舟而下的沿途風景,雖未能得到細細品味,但能在瞬間產生美感;微短劇的“慢”則是對文藝精神的延續與傳承,是提升內容與質量的“總抓手”,如登高而上的體驗,雖踏過泥濘曲折,但花香鳥語常伴。優秀的文藝作品不能脫離時代,更不能避開現實,廣闊的現實生活、澎湃的時代精神、豐富的人物群像,共同構成了文藝創作的靈感與源泉。微短劇應構建美感沖擊與韻味無窮的二維藝術世界,兼顧“快感”節奏與“慢味”沉淀,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與文化內涵。
(作者單位:四川省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6-2227-0.html微短劇創作需兼得“快感”與“慢味”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制片人鐘楚渝:精準掌控,全局制勝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