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定下新一年的經濟目標。
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同時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為實現 “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如何看待這個目標,背后有何考量?帶著這些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專訪了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
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
賀鏗表示,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經濟運行積極因素持續積累,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2025年定下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同樣有望達成。
外貿上,盡管美國加征關稅政策對貿易有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相對有限,甚至可能會使得其他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增加。再加上中國的高質量產品和強大生產能力難以被替代,預計今年外貿總額與去年相差不大。
此外,賀鏗還就貨幣政策、土地財政等問題與時代周報記者展開交流。
有望達成增速5%的目標
時代周報:2024年我國經濟總量達134.9萬億元,首次突破1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GDP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你如何看待今年的經濟形勢?經濟發展的動能何在?
賀鏗:去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并且已經順利完成。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經濟運行積極因素持續積累,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2025年定下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同樣有望達成。
從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來看,今年許多因素跟去年還是沒有很大變化,尤其是國際形勢。
盡管美國加征關稅政策對貿易有一定影響,但我認為這種影響相對有限。因為美國的加征關稅的政策不僅針對中國,還涉及其盟友(如加拿大、歐洲)。這種廣泛的加收征稅行為導致全球貿易格局發生變化,使得其他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可能會增加。
此外,中國的高質量產品和強大生產能力難以被越南、印度等國家替代,因此與美國、歐洲、東南亞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仍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今年外貿總額與去年相差不大。
除了外需因素外,今年國內的需求應該說比去年會更好一點。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全方位擴大內需的政策方向,重點聚焦于居民消費需求。具體措施包括: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消費環境。此外,2025年還將繼續擴大“兩新”政策的覆蓋范圍,增加補貼資金規模,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從而進一步刺激消費。
時代周報:2024年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0.2%,價格水平持續偏低是宏觀經濟面臨的問題。這不僅影響生產端企業的盈利能力,還會對需求端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以及整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今年CPI漲幅預期目標定在2%左右,背后有哪些考慮?
賀鏗:現階段,很多人擔心會出現通貨膨脹,這種擔憂不僅存在于經濟學界,也廣泛存在于社會各界。
具體來看,擔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方面,財政政策更加積極,通過增加政府支出和減稅等措施刺激經濟;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從穩健轉向適度寬松,大家可能會認為貨幣會發行得比較多,再加上債務問題采取的化債辦法,是不是有可能出現通貨膨脹,這也是大家有所擔心。
我個人認為,近期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并不大。
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為0.2%,這一數字明顯偏低,遠低于正常的水平。一般來說,正常的CPI應該在2%左右,而目前的物價指數僅相當于正常水平的1/10,這意味著還有寬松的物價上升空間。
因此,如果今年CPI能夠達到1%以上甚至接近2%,這將是一個正常的、符合宏觀調控目標的數字,而不是通貨膨脹。
所以我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并不大。
適當擴大赤字率有必要
時代周報:當前宏觀調控的總體基調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如何理解這一提法?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今年的赤字率按照4%,比上年有所擴大。財政、貨幣政策會有何不同?
賀鏗:過去雖然是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我們的貨幣政策并不緊,而是相對寬松的,尤其是在貸款政策方面較為寬松。從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來看,也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今年明確提出貨幣政策要“適度寬松”,這種表述更加謹慎,并不是不顧實際情況地亂發貨幣。相反,這一調整更多是為了改善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信心。
國家層面在政策制定上一直非常謹慎。因此,我認為貨幣政策的調整不會導致宏觀政策出現大幅波動,也不會讓人感覺貨幣發行很多、資金很容易獲取。
從財政赤字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個人不主張大幅擴大財政赤字,但適當擴大到4%是必要的,且已有思想準備。當前經濟面臨諸多需要資金支持的領域,尤其是民生領域欠賬較多,適當擴大財政赤字有助于解決這些問題。
4%的赤字率并不算高,其他國家也曾使用過類似的甚至更高的赤字率。只要合理把握,擴大財政赤字對經濟的支持是有效的,因為很多問題需要通過財政手段而非單純依靠貨幣政策來解決。
時代周報:你此前對中國地方政府過于依賴土地財政感到擔憂,最近幾年的房地產市場的確也影響到了不少地方的財政。你認為在這一情況下,地方政府應該如何擺脫土地依賴,實現較高的財政收入呢?
賀鏗:總體來看,我不贊成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土地財政雖然在部分地區帶來了一定收益,但也導致一些地方財政對土地出讓的依賴性增強。一旦房地產市場收緊或土地出讓減少,財政就會陷入緊張局面。
過去十幾年,土地財政的興起讓一些地方忽視了其他財源的培育,而在此之前,地方政府也能正常運轉。這種依賴土地財政的模式不可持續,且往往損害了農民利益。
因此,地方應認識到土地財政的不可持續性,要擺脫土地依賴,地方財政仍然需要資金來保障民生等必要開支,這些錢從哪里來?是否有一些新的解決辦法?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開源節流。開源就是要發展經濟,不能僅僅依靠壓縮開支來解決問題。當然,一些不必要的開支確實需要壓縮,但必要的開支仍然要保障。因此,關鍵還是要通過發展經濟來增加收入。
除了發展經濟之外,還可以通過完善地方稅種來增加穩定的收入來源。
時代周報:我國現行的地方稅體系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時建立的,已經執行了30多年,很長一段時間,都有專家建議進行調整。就目前情況來看,你對完善地方稅種有什么建議嗎?
從國際經驗來看,房產稅、財產稅和遺產稅等都是地方財政的重要稅種。例如,美國各州政府和歐洲的一些地方政府主要依靠穩定的稅源來維持財政收支。相比之下,我國的地方稅種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優化。
雖然目前房地產市場處于下行趨勢,但房地產稅建議開征。在征收過程中,應避免給普通群眾增加過大的負擔,對于住房面積較大的,可以適當提高稅率。整體來看,房地產稅是可以作為地方財政的穩定收入來源。
除此以外,地方財政收入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只要多想辦法,地方財政的基本開支是可以解決的。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未來財政開支的變化趨勢。從我的調研情況來看,某些縣城的中小學教師的工資開支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較大。但在人口增速放緩的趨勢下,未來教師工資開支的壓力可能會逐漸減輕。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出現大學招生不滿的情況,我國未來也可能面臨類似趨勢。因此,隨著這些變化,地方財政的困難問題有望逐步緩解。
讓老百姓敢于消費
時代周報:作為我國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在拉動創業就業,推動科技創新,增強綜合國力發揮重要作用。最近你也有關注民營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你認為當前,這些企業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么?
賀鏗:當前最大的困難仍然是需求不足。從外部環境來看,外貿面臨復雜形勢。而從內部來看,內需也不夠旺盛。產品如果賣不出去,企業就無法持續發展。
而提振需求和消費,關鍵在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我主張直接向困難群眾發錢或者消費券。然而,目前一些從事經濟管理和理論研究的人對此顯得比較謹慎,似乎不太愿意采取這種直接派發的方式。這其實是一個解決當前急需問題的有效措施,國外也有類似的實踐經驗。
通過直接向困難群眾發放資金,可以有效改善他們的消費預期,提高消費積極性。
當老百姓愿意消費、敢于消費時,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從而帶動企業的經營狀況改善,這是一種良性循環,能夠帶動經濟的多個方面向好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1-42163-0.html專訪賀鏗:諸多領域需要資金支持,有必要適當擴大財政赤字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