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金額削減近四成,新增產能如何消化被重點問詢,漢邦科技過會后如何應對自主研發、股東套現與財務等多重風險?
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1日發布公告,江蘇漢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邦科技”或公司)首發申請獲上交所通過,公司將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招股書(上會稿)顯示,漢邦科技擬募集資金5.98億元,分別用于年產1000臺液相色譜系列分離裝備生產項目、色譜分離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年產2000臺(套)實驗室色譜分離純化儀器生產項目。漢邦科技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不過,漢邦科技募資金額大幅削減后,部分募投項目實際的投入金額及產能消化仍存疑點,而且作為科創企業研發費用率卻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此外,還有股東套現以及財務風險壓力。多重壓力下,漢邦科技能獲得多少資本的青睞?
業績波動較大 負債高懸
資料顯示,漢邦科技是一家以色譜技術為核心,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為制藥、生命科學等領域提供專業的分離純化裝備、耗材、應用技術服務及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2021年-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1億元、4.82億元、6.19億元、3.29億元,而歸屬母凈利潤為486.17萬元、3855.96萬元、5149.75萬元、3768.49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速,2021-2023年分別為-50.82%、693%、33.55%,業績波動較大。
(截圖來源:漢邦科技招股說明書)
業績波動較大的同時,漢邦科技的資產負債率明顯高于同行。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合并)分別為78.50%、59.62%、52.83%和49.73%。相比之下,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別為40.23%、41.96%、42.69%和43.49%。盡管近年通過股權融資將負債率壓降至49.73%,仍較行業均值高出6個百分點。
研發投入不足 專利糾紛引技術自主疑慮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漢邦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其小分子液相色譜設備的國產替代能力上,應靠強大的研發能力立足。但是,漢邦科技的研發費用率卻遠低于同行平均水平。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204.12萬元、2899.26萬元、3718萬元、2204.24萬元,研發費用率為6.88%、6.02%、6.01%、6.70%,而同行平均值為10.10%、9.89%、10.45%、11.77%。
?。ㄑ邪l費用率截圖:漢邦科技招股書上會稿)
漢邦科技研發投入明顯不足,同時意味著公司在技術更新換代、產品升級優化等方面很可能會滯后于同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與研發投入不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常年在10%以上,遠超研發投入程度,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與科創板“硬科技”的定位背道而馳。
對此,漢邦科技向發現網表示,公司的研發費用率整體水平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東富龍、迦南科技和藍曉科技相當。近幾年公司的研發費用金額持續增長,但收入規模增幅較大,從而使得研發費用率有所下降。未來,公司將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情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為公司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技術創新機制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研發投入不及同行外,多起專利糾紛則引發漢邦科技的技術自主性疑慮。招股書顯示,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漢邦科技與國際巨頭Cytiva存在三起專利侵權訴訟。其中,Cytiva指控漢邦科技的自動軸向壓縮層析柱侵犯其“柱裝填方法”和“色譜柱”兩項發明專利,索賠1150萬元。目前,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對上述兩起專利侵權訴訟作出一審判決。“柱裝填方法”專利侵權案件一審判決公司不構成侵權,但Cytiva已提起上訴;“色譜柱”專利侵權案件一審判決公司構成侵權需賠償340萬元,不過因專利權被宣告無效,最高人民法院終審裁定撤銷一審判決并駁回Cytiva的起訴
“分離介質漿料罐”專利侵權案件暫未開庭審理,若判決認定公司構成侵權,則公司可能需向Cytiva支付合計不超過600元的賠償款。這些訴訟,若最終結果對公司不利,公司可能需支付高額賠償款,部分產品甚至可能無法繼續銷售,進而對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
對于專利訴訟糾紛帶來的風險,漢邦科技向發現網表示,若法院最終支持Cytiva的全部訴訟請求,則公司最高需要向Cytiva支付合計不超過1150.00萬元的賠償款(專利侵權案1共計不超過550.00萬元;專利侵權案3共計不超過600.00萬元,與上海耐利共同賠償),且無法繼續銷售侵害Cytiva享有的相關發明專利權的產品。
IPO前夕實控人張大兵及原始股東套現近九千萬
招股書顯示,自2020年開始,漢邦科技經歷了多輪增資及股權轉讓,估值從4億多元飆升至36億元,增值超7倍。與此同時,實際控制人、藥明康德、逸達投資等原始股東及機構股東在估值暴漲后紛紛減持套現,金額高達3.44億元。
(部分減持情況截圖:漢邦科技招股書上會稿)
2020年9月份,張洲峰、張大兵等原始股東及機構進行減持,涉及金額1.2億元。其中,實控人張大兵減持套現2305.15萬元,原第二大股東張洲峰套現6558.45萬元,兩大個人股東合計減持套現近九千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6月,藥明康德新藥以15億元估值突擊入股,并推動2023年漢邦科技凈利潤飆升至1.2億元;并在2023年3月,藥明康德新藥減持5000萬元。
(部分股東減持套現截圖:漢邦科技招股書上會稿)
藥明康德一邊通過關聯交易給漢邦科技貢獻營收,助推其業績增長;一邊在IPO前夕減持套現5000萬元,實現“利益閉環”背后,是否存在相關的利益安排?
實際上,藥明康德既是漢邦科技股東又是客戶。藥明康德與漢邦科技的關聯交易金額波動,值得研究。2021年,交易額775萬元,占漢邦營收2.4%;2022年,突增至2151萬元,占比4.5%;2023年,回落至1004萬元,占比1.6%。
另外,毅達資本旗下兩家公司——江蘇高投毅達寧海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毅達寧?!保┖突窗哺咄兑氵_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毅達創新”)在2023年12月,上述兩家公司分別以5014.6819萬元和2014萬元的價格,將各自持有的漢邦科技110.3230萬股和44.3080萬股股份全部轉讓給了淮上開元,折合每股45.45元。這一價格與同年3月藥明康德新藥以每股54.55元的價格轉讓漢邦科技股份相比,低了整整17%。
對于如此大幅度折價減持,漢邦科技表示,公司尊重股東基于各自財務規劃作出的正常商業決策。相關股權變動均嚴格遵守相應法律法規,履行了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并已在招股說明書中完整披露。不過具體原因,在上會稿以及歷次問詢回復函中并未提及。
在IPO前“敏感時期”,漢邦科技老股東的套現離場,讓市場對漢邦科技的股權結構、內控以及未來發展產生質疑,或將影響后續申購、打新等關鍵環節,以及新投資者對公司的預期。
募資金額削減四成 新增產能如何消化
在募資方面,漢邦科技原計劃通過此次IPO募集資金約9.8億元,然而,最新的招股書(上會稿)顯示,募資額已縮水39%至5.98億元,其中主要原因是取消了約2.91億元的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此外,色譜分離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投資資金也從2.71億元縮減至1.81億元。
對于此次項目融資金額的大幅縮水,漢邦科技向發現網表示,公司募投項目均圍繞公司主營業務開展,有利于公司進一步豐富產品類別、擴大生產和經營規模,提升研發實力,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實力。
色譜分離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將新建研發樓作為色譜分離裝備研發及配套場地,并配備相應研發設備,建成后將主要用于公司色譜分離裝備相關的未來重點產品和核心技術的開發等,以滿足公司持續進行技術開發、產品升級等的研發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新增產能的問題,上市委會議現場,還重點做了問詢。可見未來,漢邦科技如何消化新增產能將依然受到關注。
(記者 羅雪峰 財經研究員 周子章)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1-41424-0.html漢邦科技IPO前夕張大兵及老股東套現3.44億元 藥明康德“利益閉環”引質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