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網特約評論員 陸玄同
在數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網絡普法不僅是法治建設的“必修課”,更是凝聚社會共識的“黏合劑”。以“E法善治網聚同心”為主題的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于2月21日在貴陽正式啟動,貴州、河南、山西、甘肅、北京等作為5個主辦地,將相繼開展豐富的線上線下法治宣傳活動。
在貴陽,“紅飄帶”長征數字科技館將紅色文化與網絡普法相結合,以數字技術賦能紅色文化傳承與傳播。在遵義,遵義會議紀念館將弘揚紅色法治文化與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結合起來,開展“長征中的法治宣傳”活動。如何讓法治精神真正觸達億萬網民,答案或許就藏在紅色文化與法治文化的深度融合中。這種融合是一種創新,為網絡普法注入精神內核與實踐活力。
從遵義會議紀念館80%的文物都實現了數字化“上墻”,到山東諸城依托王盡美紅色法治教育基地打造的“法景融合”陣地,紅色資源正成為普法教育的“精神富礦”,數字技術則助力網絡普法工作不斷創新。一場場豐富多彩的實踐表明,法治宣傳與紅色基因融合,為抽象的條文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提供了生動載體,也讓人們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領悟“法安天下”的深意。
普法工作若僅停留于單向灌輸,難免陷入“自說自話”的困境。近年來,“非遺+普法”“文藝+普法”等模式的成功,印證了“接地氣才能聚人氣”的真理。從“面對面”的線下普法到“鍵對鍵”的線上活動,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網絡普法宣傳惠及更廣泛社會群體。
今年的“全國網絡普法行”更需借力短視頻、直播等新媒介,將紅色法治故事轉化為“網言網語”,讓年輕一代在互動中完成從“圍觀者”到“參與者”的角色轉變。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正是紅色法治文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生動體現。
“全國網絡普法行”系列活動的意義,不僅僅是普及法律知識,更在于塑造一種文明自覺。紅色文化與法治文化的融合,恰似“根”與“葉”的關系。紅色精神為法治意識培根鑄魂,法治實踐讓紅色基因歷久彌新。當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借力紅色文化浸潤網絡空間蔚然成風,億萬網民不僅是法治中國的見證者,更是建設者。期待2025年的“全國網絡普法行”,以文化融合之筆,繪就一幅“法潤人心、網聚和諧”的時代畫卷!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1-41318-0.html法治網評:以紅色文化融合之力激活網絡普法新動能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在正能量里看見活力中國的萬千氣象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