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田懋一教授團隊與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尹學珺教授團隊聯合完成的一項科研課題被國際期刊《BMC醫學》在線發表。審稿專家指出,盡管當前研究數據尚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但如果延長隨訪時間,有望更清晰地揭示低鈉鹽對降低胃癌風險的效應。
胃癌位列全球常見癌癥第5位及癌癥相關死亡原因第4位。研究顯示,吃得太咸、口味過重可能是誘發胃癌的重要飲食危險因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但全球實際平均攝入量約為推薦量的2倍。低鈉鹽是通過以氯化鉀部分替代氯化鈉,可在減少鈉攝入的同時補充鉀元素。已有研究證實,低鈉鹽在降血壓、減輕腦卒中及其復發概率,以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和過早死亡風險等方面均有顯著作用,而低鈉鹽與癌癥(尤其是胃癌)之間有無關聯尚不明確,尚待深入探索和揭示。
田懋一團隊聯合尹學珺團隊,利用大規模整群隨機對照試驗“低鈉鹽與腦卒中研究”的數據,對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癥相關的死亡和住院事件進行深入分析。該研究覆蓋我國北方5省600個村莊的近21000名村民,平均年齡65.4歲,性別分布均衡。所有參與研究的村民被隨機分配至低鈉鹽組(75%氯化鈉和25%氯化鉀)或普通鹽組(近100%氯化鈉),進而探討低鈉鹽對胃癌發生風險的影響。在約4.7年的隨訪期間,累計監測到1040例癌癥相關住院或死亡事件,其中胃癌事件占212例。
研究結果發現,與食用普通鹽的村民相比,使用含25%氯化鉀的低鈉鹽每千人年患胃癌1.84例,較普通鹽組減少約0.6例。
田懋一教授介紹:“胃癌形成往往需要5—6年甚至十幾年的漫長過程。我們基于5年跟蹤數據,看到了初步保護信號,如果把跟蹤期延長到10年,低鈉鹽降低胃癌風險或許會更加明顯。”專家團隊測算發現,將隨訪時間翻倍后,觀察到的胃癌事件越來越多,低鈉鹽對降低胃癌風險的作用有望從“統計學意義邊緣”躍升到“確鑿證據”級別。
論文第一作者張馨藝博士表示,這是首次通過干預性研究探討了低鈉鹽降低胃癌風險的潛力,這將有助于將低鈉鹽的健康價值從“護心”(預防高血壓、腦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拓展到降低胃癌風險。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8-4062-0.html我國專家研究揭示:低鈉鹽或可降低胃癌風險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