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中,海灣扇貝和紫扇貝是“近親”,但壽命截然不同——海灣扇貝壽命不到14個月,而紫扇貝壽命長達7至10年。是什么在決定兩者的壽命?
近日,煙臺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盧霞與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王春德團隊合作在解密海洋貝類壽命“遺傳密碼”上取得新進展——他們發(fā)現(xiàn)了紫扇貝壽命大大長于海灣扇貝的秘密。研究團隊表示,找到紫扇貝的“抗衰開關”,解析扇貝的壽命決定機制,可為培育長壽命、大規(guī)格扇貝提供新途徑。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國際期刊《海洋生命科學與技術》上。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物種豐富且壽命迥異,親緣關系近但壽命差異大的海洋雙殼貝類非常適合作為新的模式生物研究壽命決定機制,但鮮有相關的研究報道。
研究團隊認為,海灣扇貝與紫扇貝親緣關系非常近,可以進行雜交,甚至部分雜交一代具有繁育能力,即二者是不完全生殖隔離。但它們分布在不同海域,紫扇貝生活的環(huán)境常年氣候變化較小,溫度較低,食物相對匱乏;而海灣扇貝生活的環(huán)境氣候變化波動較大,溫度高,食物充沛。在長期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進化過程中,它們可能形成了不同的營養(yǎng)代謝和衰老策略。
“這就提示海灣扇貝和紫扇貝可能是研究自然條件下衰老和長壽的理想模型。”盧霞解釋,“這種進化中基因變異導致的壽命差異,藏著解開‘長壽密碼’的鑰匙。”
在深入研究之后,該團隊發(fā)現(xiàn)Sirtuins(即SIRTs,被稱為“長壽蛋白”)基因家族在兩種扇貝間存在不同的基因數(shù)量、序列、結(jié)構(gòu)以及串聯(lián)重復現(xiàn)象。
盧霞表示,海灣扇貝和紫扇貝的“SIRT基因家族”差別很大,而此類基因和衰老密切相關。二者比較而言,海灣扇貝的SIRT基因更多,但很多是“重復拷貝”,可能讓功能更混亂;而紫扇貝的SIRT基因質(zhì)量更高,尤其是SIRT1和SIRT6,SIRT6基因活性更高,能更好地修復DNA損傷、減少細胞“自殺”,還能激活“自噬”和穩(wěn)定端粒,這些都是延緩衰老的關鍵所在。“更有趣的是,當處于饑餓狀態(tài)時,紫扇貝的SIRT6基因會‘火力全開’,相關的長壽基因變化更明顯,而促衰老的基因則被壓制,這或許是紫扇貝長壽的‘密碼’所在。”盧霞說。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8-3981-0.html海洋貝類的“長壽密碼”找到了
聲明:本網(wǎng)頁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生命觀象臺”,全景揭示生命奧秘
下一篇:鄭慶華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