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光伏領域的新興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優異的光電轉化效率和低溫溶液加工特性,被視為下一代光伏技術的戰略制高點。然而,如何在保持高轉換效率的同時,確保電池的長期穩定性,始終是制約其商業化應用的重大挑戰。4月9日,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研究團隊揭示了團隊通過分子界面工程,首創了一種內嵌金屬富勒烯分子Nd@C82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耦合結構,對鈣鈦礦層進行原位封裝,可有效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與穩定性。相關研究日前發表在《自然》上。
46n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內嵌金屬富勒烯Nd@C8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耦合層助力超快電子提取和離子擴散抑制。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與以往從材料配方改良入手的研究不同,此項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它利用一種特殊的金屬富勒烯分子(Nd@C82)耦合聚合物,來幫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高工作效率和穩定性。簡單來說,金屬富勒烯分子像是一種“催化劑”,它幫助電池內部的電子更快地移動,從而提高了電池的電力輸出效率。除此之外,它還通過與聚合物PMMA的結合,形成一層強有力的“防護衣”,最終顯著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高溫、高濕等復雜環境下的PCE和運行壽命,拓展了其在戶外及實際應用場景中的發展潛力。
數據顯示,研究團隊所制備的倒置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PCE)分別為26.78%(0.08平方厘米,認證值為26.29%)和23.08%(16平方厘米,模塊),在濕熱條件(ISOS-D-3標準)下經過1000小時測試,效率仍保持在99%以上。
論文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梁超表示,這一創新成果揭示了一種分子界面極化調控新機制,將為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設計開發提供新路徑。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8-3439-0.html新介質有效提高鈣鈦礦電池效率與穩定性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