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騎手正在送外賣。圖/IC photo
外賣行業風云再起。
4月21日,京東集團發布了一封“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此前,京東宣布旗下本地生活服務業務“京東外賣”正式上線,首批開放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一系列差異化策略,直指當前本地生活服務的霸主——美團。其后,京東在內部稱京東外賣利潤率不高于5%、劉強東親自給用戶送外賣等動作,更是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這場競爭會往哪個方向走,會對當前的市場帶來哪些變化?值得持續觀察。
事實上,平臺之間的“口水仗”,并不是今天才開始的事。如果回到六七年前,整個互聯網行業“打打殺殺”的情況并不少見。畢竟,每個平臺都想打通更多的消費場景,掌握更多的交易和用戶數據,擴大市場份額。這是市場驅動下企業的天性使然,無可厚非。
然而,隨著反壟斷、規范用工方式、禁止“二選一”等相應政策的陸續出臺,平臺進入平穩發展階段,這類商戰逐漸偃旗息鼓。
現在,京東、美團再次上演曾經熟悉的一幕,不禁讓人思考:為什么是現在戰火重燃?整個互聯網行業能否重回之前高度競爭的局面,競爭的手段會發生哪些變化?監管層對此又持什么態度?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問題短時間內很難得出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這些最新變動既與宏觀環境深度相關,也與各企業自身的處境相關。
從宏觀層面看,當前,制造業出口承壓,傳統消費復蘇波動反復,本地生活服務成為支撐城市經濟循環的“穩定板塊”。企業進軍這部分市場,無疑是基于宏觀環境變化下做出的主動戰略選擇。
而從市場層面看,一段時間以來,電商行業基本盤增長趨緩,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但即時零售還保持著高速的行業增長。相應的市場潛力和利潤空間,吸引了企業入局。因此,在諸多因素的驅動下,有此競爭其實也符合市場經營邏輯。
不過,這個過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不管平臺怎么競爭,都要在合法合規的場景下開展合理競爭。也即,平臺競爭要以促進行業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服務為目標,而不能只是把消費者作為商業競爭中的一環。
在輿論場上,有消費者為“外賣大戰”叫好,認為不管怎么說,企業商戰都是用戶撿便宜,終于可以薅一波久違的“羊毛”了。然而,這種期待可能很難實現。
“羊毛”肯定會有,但大概率不會太豐厚。因為從監管視角看,基于當前反壟斷政策等形成的相對完善的監管框架,某種程度上其實已經限制了平臺“無下限燒錢”砸市場的空間。這是此次競爭中各方需要正視的新現實,也是企業在合法合規場景下開展合理競爭的題中應有之義。
回到此事去看,在平臺經濟以往的競爭邏輯下,平臺之間往往會通過壓低商家利潤、壓縮勞動者權益、放大用戶補貼等方式,獲取相應的市場份額。但現在看來,其現實效果需要重估。而縱觀此次兩大平臺陸續推出的競爭策略,其究竟屬于短期使用的營銷手法,還是平臺競爭機制中真正的結構性進步,需要時間和市場來回答。
當然,從更廣泛的層面看,這場競爭恰好發生在“反壟斷”“反內卷”的大背景下。因此,其結果不僅關乎送餐快慢,也反映出平臺經濟在政策約束和市場壓力下,正在重新尋找可持續增長路徑。而這場競爭或許也能刺探出新的市場信號。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對哪個層面而言,這其實都是一場關于邊界和規則的競爭,也是數字經濟發展新階段的一幀縮影。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企業競爭需始終在法治化、市場化的良性軌道上進行,是利于行業與經濟發展的。如此,方能更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撰稿 / 信海光(財經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6-2352-0.html京東美團“外賣大戰”,要在合法合規下合理競爭 |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