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外界關注的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合并一事最終以談判破裂告終。據日媒報道,本田與日產汽車2月13日正式宣布終止經營合并的相關磋商。磋商終止主要是因為雙方未能在合并方式等條件上達成一致。
雙方的“實力差距”是此次合并談判破裂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本田的市值總額是日產的5倍,2023財年綜合銷售額是日產的1.6倍。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盈利能力,本田都遠超日產。但是談判中,日產要求實現對等合并,雙方在反映企業價值的新公司股權占比方面未能達成一致,最終導致談判終止。
不過,此次合并終止并不能逆轉全球汽車產業整合的大勢。當前,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加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汽車制造商面臨重大挑戰。研發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需要巨額資金與大量人力投入,很多車企僅靠單打獨斗無法負擔高昂的研發費用,整合資源成為分攤成本、加速技術突破的有效途徑。企業間通過資源整合也可以優化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例如,大眾集團通過整合旗下品牌資源并與中國企業合作,在電動化轉型上取得顯著進展,旗下多款電動汽車已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此前,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與福特汽車公司也曾發布聯合聲明稱,兩家公司正探討通過深化合作來降低電動汽車技術成本,以應對市場挑戰。
產業整合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實際操作起來仍存在諸多困難。此次本田和日產的合并磋商中,本田在規模上占據優勢,希望在合并中占據主導地位,以實現自身戰略布局;而日產謀求對等合并,更多是為了保持自身獨立性與原有優勢。雙方在合并方式上的分歧,實際上反映出在產業整合中,企業對于自身核心利益的堅守與對未來發展方向的不同判斷。這也提示其他車企,在尋求資源整合時,除了看到協同效應帶來的好處,更要充分考慮雙方戰略、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兼容性。否則,即使在產業整合大潮的推動下勉強合并,也可能在后續運營中矛盾重重,難以實現“1+1>2”的效果。(來源:經濟日報作者:周明陽)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5-8077-0.html日本車企整合面臨“兼容性”挑戰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CountPoint 報告 2024Q4 純電汽車市場:比亞迪問鼎全球銷冠,小米 SU7 國內超特斯拉 Model 3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