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一早,幾乎不發朋友圈的華硼中子創始人王盛在朋友圈發了篇文章,講述在杭州創業兩年的經歷。他們是國際上少有的掌握硼中子俘獲腫瘤治療技術的團隊,最早在湖州成立實驗室,因為杭州上城區政府" />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2月24日一早,幾乎不發朋友圈的華硼中子創始人王盛在朋友圈發了篇文章,講述在杭州創業兩年的經歷。他們是國際上少有的掌握硼中子俘獲腫瘤治療技術的團隊,最早在湖州成立實驗室,因為杭州上城區政府的“截胡”來到杭州。(據2月25日都市快報報道)
王盛在朋友圈中稱,我們從來沒有請領導吃過飯。這句話引起了輿論的關注,也被媒體拎出來當作亮點。其實,這篇文章反映出來的當地營商環境,已經甩出“吃飯辦事”幾個段位,令人感嘆不已。
一是感嘆于當地招商團隊信息收集和快速處置能力。據報道,華硼中子到某座城市落戶差不多都談好了,但是杭州上城區得到消息后,馬上帶領十幾個部門趕到談判,最終“截胡”。短時間內召集十幾個部門,說政策,講好處,這種快速機動能力,說明當地已經形成了機制,看到優質項目,絕不放過,一定要全力拿下。
二是感嘆于當地招商團隊的遠見卓識。不必諱言,華硼中子的項目還處在科研階段,離大規模產業化還存在一定的距離。一些地方的招商,都在找大企業,雖然這是理所當然,但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初創企業的前景。就是說,招商團隊必須有專業的知識,具備一定的眼光和判斷能力。
三是感嘆于當地配套措施的全面。吸引優質初創企業,是要拿出真金白銀的。也不必諱言,初創企業有失敗的風險。我們看到,當地政府對華硼中子的扶持,幾乎是全方位的。企業考慮到的,政府都想好了;企業沒考慮到的,政府也在默默努力。有這樣的服務態度,企業落地生根也是必然的。如果項目失敗了,招商人員也不必承受后果和壓力,這就給了團隊施展能力的空間。
四是感嘆于杭州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數量。實話實說,華硼中子并不太知名,創始人發朋友圈點贊當地營商環境,不是媒體找的典型,更不是有關部門安排采訪的。人們津津樂道的“杭州六小龍”,只是杭州有代表性的冒尖企業。想一想,當地對一家初創企業如此用心、用情、用功,不難想象這座城市背后有多少個“華硼中子”。
曾經,招商引資有“筑巢引鳳”的說法,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現在來看,這遠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了。有良木未必會引來鳳凰,而是要精準招商,一個班子服務一個團隊,激活創業者的激情,讓他們快快成長。不得不說,這也是打造科技創新型城市的必經之路。
從產業發展上來說,一棵良木能吸引的鳳凰是有限的。如果形成一片森林,各種“花草樹木”錯落有致,就能形成扎堆效應,給城市科技創新帶來蓬勃的生命力。要形成“熱帶雨林式”的發展環境。這就需要專業人才團隊和政策配套上的“陽光雨露”,均勻地灑在大大小小的企業身上。
王盛的朋友圈,同時揭示了城市之間競爭的激烈性。一座城市傳統意義上的科技、區位、交通、人才等優勢雖然重要,但更要有“陽光雨露”式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不僅是資金支持,更重要的還有服務精神以及招商團隊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激情。
給足“陽光雨露”的營商環境,就會成為科技創新型企業一片肥沃的土壤,必然會有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最后形成一片森林。在這片森林中,配套的企業又會扎堆生長,最后成為熱帶雨林式的發展熱土,形成集群效應。
當前,一些地方調研“杭州六小龍”現象,希望從中學習一座城市的成功之處。不得不說,“杭州六小龍”的成功,只是“果”而不是“因”,他們也是從一棵幼苗開始成長的。要學習當地營商環境,不妨看一下王盛的朋友圈,多看看他們如何對待這些“幼苗”。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1-41429-0.html極目銳評丨杭州為什么出現“六小龍”,答案或許在這個人的朋友圈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