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疾控局消息,2月21日,全國春季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紅星新聞檢索發現,這是國家疾控局首次召開季節性重點傳染病防治會議。
通稿中點名了流感、麻疹、百日咳、諾如病毒感染、甲肝、登革熱、猴痘Ib亞分支、瘧疾八種傳染病。
為什么是這八種傳染病?紅星新聞注意到,這些疾病不都是傳統上春季高發的病種,有的強調是近期熱點,或者要提前準備。例如對于夏秋季高發的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春季需要做好滅蚊工作。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國家疾控局的部署涵蓋了幾種傳播途徑,我們不僅僅要看到這八種疾病,而是對每種不同的傳播途徑所帶來的一大類疾病都要引起重視。
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也提示,氣溫轉暖后,人們外出活動增多,人群聚集性活動增加,包括旅游、工作在內的地域流動性增加,這讓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等傳染病發生風險都增加了。
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將過去,麻疹和百日咳要警惕
根據上述消息,會議強調,各地要全力做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治。要加強麻疹、百日咳等疫苗可預防傳染病,以及諾如病毒感染、甲肝等腸道傳染病防治,嚴防聚集性疫情發生。強化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應對準備,開展防治宣教和春季愛國衛生運動,切實降低疫情風險。配合海關等部門依法落實口岸衛生檢疫,防范猴痘Ib亞分支、瘧疾等境外流行傳染病輸入。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月19日發布的2025年2月健康防護提示則表示,需關注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感冒、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傳染病。
流感在這個冬天頗受關注,不過,李侗曾指出,實際上流感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現在已經進入流行的尾聲,一般不會在春季流行。流感、腺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體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隨著天氣轉暖,感染率會下降。
但對于另一個不常被提到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麻疹,李侗曾指出,它冬春季都會流行,會持續到五月份,感染風險較高,所以國家疾控局做了一個春季的提示。
國家疾控局發布的2025年1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1月共報告麻疹病例344例,比上月翻倍,處于近年高位。去年,國際上出現麻疹暴發,中國的病例數在歷史上處于低水平,但絕對數字也出現翻倍。
從國家疾控局數據來看,去年暴發的百日咳疫情正在逐步回落,但絕對數字仍處在一個高位。李侗曾強調,百日咳病例數近十年都在逐漸增加,去年暴發共計48萬例,比往年增加十倍。去年底國家也調整了百日咳疫苗的接種程序。麻疹和百日咳都屬于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
防范諾如病毒感染、甲肝聚集性疫情
腸道傳染病方面,防范諾如病毒感染、甲肝的聚集性疫情是重點。李侗曾指出,諾如病毒感染是冬春季高發,尤其是最近,在春節和開學后,出現了一些聚集性的疫情,但是沒有官方報道的具體數據。紅星新聞注意到,諾如病毒感染歸入我國的法定丙類傳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瀉,因此在疾控部門的全國監測統計通報中沒有單列。
但去年11月以來,諾如病毒感染持續受到關注。本月早前,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把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風險等級由“低”調整為“中”。
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甲肝1月報告2293例,并出現了少見的1例死亡病例。此前甲肝的每月病例數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趨勢,但1月比上月出現了近乎翻倍的增長。
李侗曾提到,甲肝的特點是容易出現小范圍的暴發,因為一旦食物被污染,可導致一個餐廳或食堂就餐的人中多人發病,可達幾百人。
猴痘Ib亞分支、瘧疾則確實是要從防范境外輸入環節下功夫。李侗曾指出,我國2017年實現本土瘧疾的消除,是我國傳染病防控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但我國每年還有很多輸入病例,容易被忽視,所以防復發是當前的重點任務。
就在今年1月,我國首次發現猴痘病毒Ib亞分支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為剛果(金)輸入。據新華社消息,世界衛生組織2月13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猴痘疫情報告顯示,由猴痘病毒Ib分支引起的疫情持續蔓延,多個國家出現旅行相關病例。截至2月2日,由猴痘病毒Ib分支引起的疫情主要集中在非洲幾個國家,非洲以外有13個國家報告了38例感染猴痘病毒Ib分支的病例,尚未報告相關的死亡病例。世衛組織認為阿聯酋可能出現社區傳播。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1-41375-0.html流感、麻疹、諾如……全國春季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會,為啥點名這八種傳染病?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