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10日從河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聯合新疆農業科學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團隊依托新疆重點研發項目,創建了我國最大的、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新疆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并建立了相應的資源信息庫和查詢系統。
新疆是我國鹽堿地類型最多、分布面積最廣、積鹽情況最為嚴重的地區,有著“世界鹽堿土博物館”之稱。鹽堿地是我國耕地擴容、提質、增效的重要戰略后備資源。微生物改良法作為一種生態友好、可持續的改良方式,正逐步成為鹽堿地邊治理邊利用的有效手段。新疆獨特的地理、氣候與生態條件,孕育了豐富且獨特的微生物區系。
研究團隊從南北疆采集樣品2000余份,分離、鑒定、保藏了微生物資源2萬余份,涵蓋112個科、282個屬、2264個種,創建了我國最大的新疆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通過對這些微生物進行分子鑒定及耐鹽堿、抗鹽堿、作物促生、抗病害等性能研究,為鹽堿地改良微生物肥料的研發打下了基礎,將有效促進對新疆鹽堿地微生物生態的了解及鹽堿地治理。利用資源庫,科研工作者可以檢索目標微生物菌種的信息,從而促進菌株研究的合作與交流。
基于資源庫,團隊成員以棉花、玉米、花生、番茄等作物為應用對象,開發了具有耐鹽堿、促生、抗病害等功能的微生物制劑。截至目前,依托資源庫,團隊申請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3項,建立了國際領先的微生物篩選與鑒定平臺。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耐鹽堿微生物資源的挖掘范圍,將采樣范圍擴大至寧夏、內蒙古以及我國東部地區。團隊也將加強微生物資源的功能鑒定、安全評價、穩定性保持、有益代謝物分析和產業化應用等工作,確保科研向生產力的轉化。”團隊帶頭人梁振普說,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的建立,將有力推動新疆鹽堿地的改良,對擴大可耕地面積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3月10日從河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聯合新疆農業科學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團隊依托新疆重點研發項目,創建了我國最大的、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新疆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并建立了相應的資源信息庫和查詢系統。
新疆是我國鹽堿地類型最多、分布面積最廣、積鹽情況最為嚴重的地區,有著“世界鹽堿土博物館”之稱。鹽堿地是我國耕地擴容、提質、增效的重要戰略后備資源。微生物改良法作為一種生態友好、可持續的改良方式,正逐步成為鹽堿地邊治理邊利用的有效手段。新疆獨特的地理、氣候與生態條件,孕育了豐富且獨特的微生物區系。
研究團隊從南北疆采集樣品2000余份,分離、鑒定、保藏了微生物資源2萬余份,涵蓋112個科、282個屬、2264個種,創建了我國最大的新疆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通過對這些微生物進行分子鑒定及耐鹽堿、抗鹽堿、作物促生、抗病害等性能研究,為鹽堿地改良微生物肥料的研發打下了基礎,將有效促進對新疆鹽堿地微生物生態的了解及鹽堿地治理。利用資源庫,科研工作者可以檢索目標微生物菌種的信息,從而促進菌株研究的合作與交流。
基于資源庫,團隊成員以棉花、玉米、花生、番茄等作物為應用對象,開發了具有耐鹽堿、促生、抗病害等功能的微生物制劑。截至目前,依托資源庫,團隊申請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3項,建立了國際領先的微生物篩選與鑒定平臺。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耐鹽堿微生物資源的挖掘范圍,將采樣范圍擴大至寧夏、內蒙古以及我國東部地區。團隊也將加強微生物資源的功能鑒定、安全評價、穩定性保持、有益代謝物分析和產業化應用等工作,確保科研向生產力的轉化。”團隊帶頭人梁振普說,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的建立,將有力推動新疆鹽堿地的改良,對擴大可耕地面積和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2-969-0.html我國最大的新疆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創建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甘露醇需求增長,制備方法如何應變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