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樓市需求、購房者信心等都在逐漸恢復中。
從一線城市松綁限購、首付利率降至歷史新低,到存量房貸利率批量下調、普宅和非普宅標準取消,2024年全年超780條穩樓市政策密集落地,推動房地產市場在四季度進入止跌回穩的起步階段。
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0.5%、1.0%,扭轉了之前連續下滑的態勢;從監測的40個重點城市銷售情況看,12月當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了0.3%、4.1%。
到了2025年,“穩住樓市”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通過城中村改造、收購存量商品房等舉措優化供給結構。與此同時,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達到4.4萬億元,重點支持土地收儲和商品房收購,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政策頻出的背景下,2025年究竟是不是買房的好時機?
一線城市:購房者入市節奏加快
自2024年9月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在政策“組合拳”推動下呈現明顯回暖跡象,尤其是一線城市率先企穩。
2024年12月份,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由11月的持平轉為上漲0.2%,這是自2023年6月份以來首次反彈。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別環比上漲0.5%和0.2%;北京和廣州雖均下降0.1%,但跌幅比11月分別收窄0.4和0.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北京二手房網簽量突破2.1萬套,創21個月新高,深圳一手住宅網簽數量達到6769套,同比大幅上升165%,為近47個月來的第二高水平,購房者入市節奏明顯加快。
圖源:圖蟲創意
2025年開年,房地產市場延續回暖,一線城市二手房表現突出。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樓市監測數據顯示,從累計成交套數的數據同比看,今年1~2月,在重點監測的14城中,12個城市均上升。其中,一線城市的累計同比大于二線城市,如深圳累計上升57.8%、上海累計上升46.8%、北京累計上升32.6%。
銷量的上升,是市場活躍度的直觀映射,也反映出消費者內心的購買意愿。自2024年9月起,各部門與地方積極行動,持續優化并落實一系列相關政策。居民購房的限制性措施大幅削減,貸款利率、稅費負擔雙雙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當下居民所面臨的購房政策環境,堪稱歷史最佳時期。
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不少購房者紛紛出手。
家住上海的張女士在今年2月以130多萬元總價,購入松江區60平方米的小戶型。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己有買房的想法已經一段時間了,現在利率低,讓她認定這是購房的好時機。
“以后就算房價有所波動,下跌的空間也有限。而且每個月還房貸的壓力和租房差不多,與其一直租房,不如買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張女士的想法,反映出當下眾多購房者的普遍心態。在政策利好的關鍵窗口期,購房成本的切實降低,極大地促使他們果斷做出買房的決策。
在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看來,今年1至2月份,無論是新房、二手房的交易數據,還是土地交易數據以及整體市場情緒,都呈現出積極態勢。加之近期全國兩會對建設“好房子”提出新要求,進一步提振了市場預期與購房者信心。
展望后市,嚴躍進表示,鑒于整個宏觀經濟面的逐步向好,以及過去幾年積累的購房需求正逐步釋放,房價也趨于穩定,從持續性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回暖的趨勢具備較強的延續性。
二三四線城市:分化明顯
與一線城市相比,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呈現明顯的“冷熱不均”分化特征。核心二線城市憑借人口導入優勢和政策支持率先回暖,普通二線城市溫和復蘇,而三四線城市仍面臨一定的去庫存壓力。
數據清晰展現出二線城市的復蘇跡象。今年2月,二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由持平轉為上漲0.1%,為2023年6月以來首次轉正,其中南京、杭州、成都、武漢等核心城市成為本輪復蘇的“領頭羊”。
例如,成都二手房價格已連續4個月環比上漲,部分高端改善項目開盤即售罄;杭州2月二手房網簽量達5977套,同比激增135%;蘇州新房成交環比增長209.1%,二手房帶看量同比漲幅超268%。
對此,嚴躍進指出,當下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已步入關鍵的復蘇階段。從購房者的角度出發,應重點關注人口導入速度,特別是年輕人流入較多的區域,這類區域往往會產生更為旺盛的買房需求。此外,軌道交通建設情況、學區房資源分布,以及企業拿地較為集中的地方,都可作為判斷核心區域的重要指標。
圖源:圖蟲創意
與一二線城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整體仍處在筑底階段。2月三四線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跌 0.02%,臨沂、北海、張家口等城市跌幅超0.1%。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同比已連續34個月下跌,房價調整壓力顯著。
在庫存方面,部分三四線城市去化周期較長。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百城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為30.6個月,遠超一線城市(12.8個月)和二線城市(18個月)。
針對三四線城市購房,緯房研究院分析認為,當前房地產市場分化態勢明顯,部分城市具備企穩潛力,而四線城市普遍面臨下跌壓力。因此,建議購房者重點關注市場表現較好的三線城市,對于四線城市,尤其是房價跌幅較大的城市,投資需謹慎。
那么,哪些三四線城市有可能率先在市場困境中“突圍”?
華安證券的報告研究指出,綜合考量人口、產業、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等因素,有四類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仍具備較強支撐。
部分城市因獨特優勢展現出房地產市場的韌性。
像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的揚州、鹽城等,處于發達經濟圈且產業支撐強勁,經濟活力為樓市注入動力;環滬的昆山與太倉、環京的廊坊,依托毗鄰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承接外溢需求,房產需求持續釋放;三亞、西雙版納、桂林這類以宜居、康養、旅游概念聞名的城市,憑借特色資源吸引大量游客與購房者,旅居房產市場火熱;淄博則借助特色產業實現城市破圈,積聚大量人氣,帶動房地產市場發展。
然而,還有不少三四線城市情況不容樂觀。上述報告指出,這些城市既無突出資源稟賦,又缺乏產業支撐,購房需求基本依賴本地居民。同時,庫存積壓嚴重,人口不斷外流,使得市場供需失衡問題突出,房地產市場要尋得新的穩定平衡點,無疑需要漫長的調整過程。
本文鏈接:http://www.wbe-yiqi.com/news-1-42367-0.html“穩樓市”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